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街头巷尾 (第1/2页)
和她聊了半晌,林安收回数据,面色复杂。 所谓的“新年”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是他为了安抚梅佐说出来的大话,林安完全没法保证两个月后铁定脱困。 话说,这算吹牛吗。 他忽然想到这个人性化的词语,小时候姑姑经常抱怨父亲是个“爱吹牛”的人,尽管事后他做到了大多数以前夸下的海口。 例如貌美如花的媳妇儿、海外大学的学位、二环路内一套房…… 只有一个他没能实现,就是那句“终有一天我会回来找你,小安”。 没想到我也学会了吹牛。 林安心道:和林海南不同,我要践行我吹过的“牛”。 回到兰布里奇大酒店,他坐在扶手椅上。 经过散步和闲聊,焦躁感消散,林安不再心乱如麻,平静地整理起了情报。 第一次被驼鹿困住时,系统就告诉过他,这种情况下连自杀也做不到。 第二次要求鹿子哥带他回到两年前的基金会时,林安光顾处理督察组和约书亚,还撞破了亚当·卡德蒙的秘密,忙得不可开交,从未想过不靠鹿子哥出手,主动回到现实。 耶利歌也提到,只要带他来的“真理之神”一死,林安就会被永远困在轮回中,直到“柯默思”轨道分离。 似乎没有本人“引渡”,他没法离开“真理之神”从时间之树上剥离的碎片。 何况扎伊比鹿子哥更棘手,他已经“死了”,甚至没法通过影响本体,从而终止他的神秘。 不,也许有办法…… 班图的“冥府”是生命轮回的一个螺旋而已。 和生者的尘世间只有存在形式的差异。 林安的视线移动到漂浮于贤者之石内的【上帝的独眼】,但丁的九重天好似绽放的玫瑰,光芒珐琅彩般游走不定,中心一颗酝酿的圆心流光溢彩,等待破土而出。 ………… 轮船拉起“呜”的鸣笛声,靠近了姆班布卡湿软的河堤,另一侧站满了渔民和劳工,挨挨挤挤地完成着繁重的劳作。 一些妇女正挑拣沙滩或礁石的贝壳、鱼虾,有时也分拣垃圾,寻找着有用的东西,放进头顶的竹编框里。 孩子就在她们背上,安安静静,从不哭泣。 不远处的饭店门口,掌勺的老人喷吐着旱烟,吃饱喝足的客人站在一侧,他刚从轮船下来,鞋袜还算干净。 “多少钱?” “把你的帽子给我就行。”老人指了指客人头顶的牛仔帽。 “拿去。”客人摘下帽子,见时间还早,随意和他聊了起来,“自从来到班图以后,钱没花出去多少,但我的东西被要走了很多。” 老人斜了他一眼,说:“你不明白,是因为伱来自一个贪婪的国家。” “这种逻辑毫无道理。”客人骤然遭到指责,生气反驳。 “怎么和你解释呢……当一个渔夫运气好,回家时载了一船的鱼,你觉得他会怎么办?” “卖掉换钱。” “不,他会扯着嗓门大喊,让邻里街坊都过来,然后把鱼分给他们。” “甚至给他的敌人? “我想是的。这里的规则就是这样,如果有人拥有用不完东西,别人自然希望他不要独享,这样的想法合情合理。” “就算那名渔夫不给别人的话,鱼也会腐烂,但钱不一样。” 老人放下烟管,戴上客人的帽子,调试宽度:“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对钱的看法。” “如果你稍微有点富余的东西就要分走,那你永远不会富裕。” “那倒是真的。” “而每个人都想有钱。” “是吗?我年轻时在科基拉维尔的橡胶种植园里工作了很长时间,那里的有钱人总是很不开心,也很少生孩子。” “要是他们是穷光蛋,说不定更不开心。”客人说。“你总归需要钱,买食物,看病,买车买房,诸如此类。” “真奇怪,我每天都有吃有穿,也有避雨的地方,至于自行车么,那东西就是个累赘或骗局。难道你们那边没人走路吗?” “在我的故乡,人们住在很大的城市里,彼此间离得很远,没有交通工具的话,通勤恐怕会很困难。” “如果每个人都住在城市,那他们就种不出足够的食物,反而会饿死。” “没问题的,乡村有大片大片的田野,农民种出食物,再装到大卡车里,直接运到大城市,城里人就去商店里买。” “从集市上买?” “和集市不太一样。商店里有许多货架,负责售卖许多不同的东西。” “—个农民能有那么多东西吗?〞 “不是农民。由店主直接从农民那里买来,再卖给城里人。” “你不知道那些食物是从哪块田地种出来的?听上去很恐怖,有毒怎么办。” “没那么糟糕。”客人的耐心快耗尽了,“唉,你想象不到这儿和我的故乡有多么不同。在我那儿,大自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被组装起来。” 老人听着,脑袋歪向一侧。 “那你为什么在这?” “因为我觉得南洲太过落后了,想改变点什么;我住在基加尼,那是我的船。” 客人勉强维持着笑容,指向河上那艘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气派的轮船。 “我们得到消息,班图总统齐塞克迪·库玛西不遵守宗教信仰,正在屠杀我的教友,所以来金萨沙的大本营接走剩下的幸存者。” “你是‘五旬宗’的牧师。”老人恍然大悟,压低声音,“还好你来得晚,那座大酒店已经换人了,否则你估计在劫难逃。” “大酒店?”客人疑惑地问。 “呵呵,都过去了。我信奉的唯一真理就是‘一切都过去了’。” “这不正确,要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老人不置可否地摇晃脑袋,客人明白他压根没听进去,眼皮子直抽搐,见一名看上去受过良好教育的当地人路过,连忙拦下,想让他评评理。 ( “我们谁说得对?” “谁对谁错并不重要,人们需要知道他们选择的是什么。有的东西似乎很好用,最后却发现并不好用,只有亲自实验才能分辨。” 客人愣在原地,抓耳挠腮,老人继续吧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