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增加1000W (第1/3页)
韩三坪可是清楚,国内能被欧洲三大主办方主动相邀的导演屈指可数。 左数右数,也就那几人而已。 王树年纪轻轻就能受到这种待遇,表明戛纳主办方相当看中这位年轻导演。 想想也是,年仅20岁就在戛纳上拿到了最佳编剧大奖,还捧出了戛纳影后。 18岁时,首次征战电影节,便获得了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 尽管始终没有斩获最终大奖,然而凭借这个年纪.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有资格受到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主动邀请。 韩三坪这会儿也品出味来,王树如此受到欧洲三大的礼遇,相应的一心想拍冲击欧洲三大大奖的艺术片.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他又在心里一叹。 欧洲三大毕竟是全世界电影人的最高殿堂,王树身为一名电影人心有想法再正常不过。 如今,又被打了鸡血,心中的想法自然更为迫切。 只是 欧洲三大一点实质好处都没有给,仅仅只是三言两语就让王树打了鸡血。 反观他身为中影董事长,多次相邀王树合作拍摄商业片,却始终被婉拒。 心中莫名有些吃味。 中影好歹也是国内电影领域的龙头,更是有权有势的国企。 并且,他还是董事长。 结果,还没有欧洲三大的三言两语好用。 “每一个电影人都想走向世界舞台,王树亦是如此。” 韩三坪默默的在心底宽慰了自己一声。 他也清楚,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只要步入世界舞台,与国内的同行便是天堑之别。 好比那个周润发,仅仅只是跑去混了一段时间的好莱坞,并且还混的混不下去。 灰溜溜的回国后,仿佛镀了一层金一样,咖位大涨。 一想到周润发,他又是头疼。 比《满城尽带黄金甲》高出三倍的片酬 中影固然有钱,可也不是冤大头。 钱哪有这么花的? 想到周润发,他又想到吴宇。 这家伙当年拍出《英雄本色》,一举成名,而后跑去混好莱坞。 然后接连扑街,在好莱坞混到没人要。 要不是内地的商业片仅仅只是起步阶段,没有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合作。 中影何必与这种导演合作? 还不是没有人才,没的选。 …… 1986年,吴宇加盟徐刻的电影工作室。 同一年,他在徐刻的帮助下执导了枪战片《英雄本色》。 这部电影不仅是他导演生涯的转折点,同时也奠定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电影上映后以3465万港币的票房打破港岛电影票房纪录,并获得包括第6届港岛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吴宇亦凭借该片获得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港岛电影的鼎盛时代,自此拉开帷幕。 1989年,吴宇离开徐刻的工作室。 1993年,前往好莱坞发展。 所谓的“暴力美学”,其实亦是特型片的标签。 吴宇初入好莱坞时,凭着执导此类特型片,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只是,特型片导演在好莱坞的地位比较低,属于鄙视链的下层。 吴宇在有了一丝成绩后,开始寻求转型。 然后 扑! 扑! 扑! 扑到没戏拍了。 好莱坞那地方,不像国内的影视圈。 国内,似华宜、光线、或是中影,只要大小王、王常田、韩三坪这些人点头,一部电影说拍就拍,说找谁执导就找谁执导。 好莱坞不一样。 好莱坞的影视公司基本都设有.董事局。 其模式,是公司要对董事局的每一位董事负责。 因此,也就不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比如,董事局中有人提议找吴宇执导,其他的董事反对,吴宇就无法执导。 而找谁执导,或者是否投拍,这一类交由公司里专业的人士对市场评估给出意见,再由董事局里的众人商议后决定。 常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