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台北行 (第2/2页)
方式挑选演员,再加上你又是京城戏剧学院毕业,并不是没有机会。” “只要能拿到角色,就算是一个配角。” “也能让你的事业发展向前迈一大步。” “所以,这种机会,傻子才会错过。” 唐烟本来就很心动,在听到经纪人的话语后更为心动。 晶女郎固然不错,但树女郎更为诱人。 “可是现在好像没听说王导会公开试镜啊?”唐烟张了张嘴,说出她心底的担忧。 这话的意思,指的是《恐怖游轮》和《人山人海》的选角。 这两部电影,是以试镜邀约的形式进行选角。 如果这部新戏同样是通过这种方式选角,那么只有少数演员能够获得机会。 而似她这种新人演员,能获得机会的概率很小。 经纪人笑着说:“有内部消息传出来,这次会是公开选角。” “只要满足基本要求的演员,都有机会前去试镜。” “基本要求?”唐烟闻言诧异,“这不就跟试镜邀约没有区别吗?” “不,不,你想岔了。”经纪人解释,“这个基本要求,并不是收到邀请才能前去试镜,而是只要是科班演员,亦或是有着演艺经验的演员都能前去初试。” “真的吗?”唐烟闻言眼前一亮,若是这样,她便确实有着机会。 “如果不是真的,我跟你说这些事情做什么?”经纪人没好气的说。 “哇,那我得好好准备,争取通过初试。”唐烟兴奋的说。 她先前,以为橙天只是有一些试镜名额,若是她占据了名额又试镜不过,是很得罪公司其她艺人的事情,心里有所忐忑。 现在听到经纪人所说,她顿时放下心来。 因为这种满足基本要求就能前去试镜的方式,预示着圈内很多人都有资格,她就算前去试镜,也不算占据了公司分配的机会,不算得罪人。 经纪人听言笑了一下,道:“这是难得的机会,只要把握住了,日后是有希望走上国际的。” 唐烟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其实,这也是现如今王树的戏约备受国内演员追捧的原因之一。
不仅因为王树是大导演,还有就是王树的戏约能够捧人走上国际。 尽管这个走上国际属于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王树的戏确实是有可能的,属于国内少数几位能将演员捧上国际的导演。 2008年1月1日,元旦到了。 王树的手机不可能一直关机,也不可能不回短信。 其实,昨日下午,他就已经开机了,而后接了不少电话。 有周讯打过来的,也有梅葶打来的,亦有孙丽、柳言、杨蜜等人打给他的。 无不是问他元旦有没有时间,一起吃个便饭,一下子弄的他分身乏术。 元旦假期过去,王树拿着剧本去了一趟中影。 将剧本放到韩三坪的办公桌上,示意说道:“看看。” 韩三坪眼神疑惑,王树以前都是将剧本送审后他才看到,现在竟然没送审前就放到他面前了。 有问题,大大的有问题! 韩三坪怀着心底的诧异,将办公桌上的剧本打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北行》三个大字。 “台北.”韩三坪咀嚼这两个字,心说怪不得王树会将剧本扔到这里,台北这两个字确实有着份量。 正当他以为剧本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有些敏感,而后看了一会内容.顿时抬头看向王树,一副你怎么想拍这种电影的样子。 王树笑道:“剧本最后有一段描述.死里逃生的母女走到涵洞处,迎面见到的是身穿大陆军装的官兵。” “这是在暗示,宝岛的官兵已经溃散,最终是由大陆的官兵不顾危险的前来拯救。” 韩三坪听到这话,猛然将剧本翻到最后,果真看到了这段描述,不由一乐。 他看向王树,忍不住调侃道:“你是担心过不了审,才故意加的这一段吧?” 王树闻言耸了耸肩,既没承认,也没否认。 韩三坪笑道:“加了这么一段,电影要是登陆宝岛那边,少不了被骂。” “骂就骂吧。”王树应声。 韩三坪听到王树这么说,看着他转而问道:“一定要拍这部电影吗?” 王树接话:“韩董,你也说了咱们内地影视圈要追赶好莱坞。” “而追赶好莱坞,必然想要做到百花齐放。”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追赶?” “再者,这是咱们国内首部丧尸片。” “仅是这个噱头,也值得尝试拍摄。” 这部《台北行》正是脱胎于《釜山行》的丧尸电影。 虽说《釜山行》是改编自2006年起开始撰写以病毒疫情爆发为题的动画《首尔站》,但这年头各种类型的丧尸片一大堆,《首尔站》何曾也不是基于其它丧尸作品所创作出的动画。 因此,王树并不担心《首尔站》的原作者会因《台北行》找上他。 至于王树突然想筹拍丧尸电影,也是有多方面考究。 2008年,内地的审核制度虽然也很严,但并未像2010年之后那般更为严峻。 这一年,不仅《第8号当铺》还在安H卫视反复热播,内地院线还上映了一部名为《荒村客栈》的电影。 《荒村客栈》,里面是真有鬼,不算是挂羊头卖狗rou。 2009年,内地院线上映了一部名为《午夜出租车》的电影。 这部电影里面同样是有鬼的。 到了2010年,审核收紧,恐怖片不再有鬼。 而同样是在2010年11月16日这一天,《生化危机4》登陆内地院线。 这些都足以说明,只要王树所拍的丧尸片符合审核标准,是能够登上院线的。 比如《釜山行》这部丧尸片,镜头大多聚焦在列车上,而不是城市等敏感的地带,不仅范围有所限制,相对其它丧尸片来说也不算血腥、暴力,以及在王树的cao刀下还能尽可能的减少这部分镜头。 再加上韩三坪,中影的助力。 《台北行》,可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