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3章 微服私访、故人相逢(求订阅!) (第1/2页)
十月中旬,朱克臧一身朴素装扮,带着皇后陈妃、琉球小妃子尚骊出了宫准备微服私访。 本来打算将贵妃卡罗琳娜也叫上的,奈何卡罗琳娜太爱睡懒觉,最近又怀了孕,朱克臧没有忍心打扰她。 一大早去哪里呢? 当然是去鼓楼新城的售房处。 这第一批房,采取的是预售模式。 为什么要采取预售模式?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当然,这种销售制度最大的弊端其实就是可能出现烂尾楼。 出现烂尾楼很简单嘛,在《新大明刑法》里写清楚,一旦出现烂尾楼就抄家,这种事你看谁还敢做? 一大早,朱克臧和两个妹子吃完早餐,便去了售楼处。 隔得远远的,就能看到有人在那里排队。 所以呢? 当朝堂上大部分大臣都认为没有人愿意买的时候,三月初一一大早,就出现了排队的情况。 简单点来说:卖爆了! 皇家银行的借贷部门几乎出动了三分之一的人前来,现场登记,审核买房人的背景和资质。 今天皇明日报头条也是关于售房的。 一时间,轰动了大半个应天城。 卖房搞得是大张旗鼓,应天府的老百姓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这事新鲜。 华夏古代也不是没有房地产,实际上从唐朝时候,房地产就成了很成熟的产业。 古代在京城买房,大多数人也是买不起的。 例如唐朝的白居易,想在长安城外买套偏僻一点的别墅,还是借钱买的。 宋朝的东京城那就更不必说了,寸土寸金的地方,许多朝堂大官都买不起房。 别说,那些有钱的老百姓都是聪明人,俗话说得好,居京城、大不易! 现在不趁着房价没涨起来,赶紧入手几套帝都的房子,以后就晚了! 他们对新大明很有信心,先下手为强。 既然古代有房地产,为何应天城的老百姓还感觉到新鲜? 因为这种预售,这种群体买房,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好家伙,今日真是开了眼了。 此时,在售楼处的某一角。 一个漂亮女孩正在询问价格,这女孩年龄不算大,大约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 十月已经进入初冬,她披着一件蓝色的绒衣。 “大小姐,您怎么来了?” 此人正是许德海许老板的宝贝女儿许臻。 “爹爹说让我给他好好算算账来着,所以我就来看看。” “大小姐里边请,快里边请,外面还有些凉,您大病初愈,小心染了风寒。” “不打紧,我四处看看。” 此时,朱克臧下了马车,一路优哉游哉向这边走来。 陈妃问道:“夫君,他们都没有看到房,为何愿意出钱?” 微服私访的话,几人都以夫妻相称。 “这你就不懂了吧,他们买的是房吗,他们买的是地理位置,你看看这里,前面不远就是正在建造的应天理工大学,北边五里还有商业街,南边则是制造总局的机关家属区。” “五年,只要五年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模样,现在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应天城,想在这里买房的人有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