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一个情字 (第1/2页)
“住手,都住手!”薛校长带着几十个洛城的学生和好几名老师及时出现,喝止了正在强行砸门的村民们。 “受教(薛校长的名字),这事儿你别插手。”薛村长是薛校长的亲哥哥,“薛”是薛家庄的大姓,全村十之**的人都姓薛。 薛受教把身子横在小卖部前,劝说道:“哥——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有理性?本就是几个孩子之间闹着玩罢了…… “闹着玩?你见过小孩子家闹着玩,有拿刀捅人的吗?”薛村长也是明白人,现在事态已经发展的很难控制了,再这么僵持下去,怕是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那几个老师的护送下,被扣留在薛家庄的那些洛城学生都安全的出村了。接到孩子的家长们,也都慢慢散了,唯有这场战争的导火索——韩三,还被困在薛家庄的小卖部里,而那些义愤填膺的薛姓村民,仍然堵在小卖部前,不肯离去。 韩守信和韩守义兄弟二人,人如其名,韩守信最看重的是一个“信”字,而韩守义则是义字当头。 “你笑什么?我就想听听,卖糖葫芦怎么就没出息了!”韩守信有些微醉,见韩守义摇头苦笑,便红着眼问道。 韩守义抬眼看了看窗外,笑而不答,他不想当着韩三的面去说他大哥的不是 事后,好奇的韩三问二叔韩守义当时究竟在笑什么。二叔听后噗嗤一声乐了,许久才忍住笑,给韩三讲了一个关于他父亲韩守信的小故事。 话说一日,韩守信推着自行车去邻村卖冰糖葫芦,在一阵吆喝声过后,一个七八岁左右,身材瘦小,穿的也很邋遢的小男孩寻声而来。 “要几个?”天有些冷,韩守信戴着手套,哈了一口气问道。 小男孩伸出左手,摊开,只见手心放着三枚硬币。 “五分、两分、一分……这才八分钱,不够。”韩守信看了一眼男孩手里的硬币,皱了皱眉说道:“一毛钱一串,你这还差两分。” 见男孩愣在那儿不说话,韩守信叹了口气,把撑车的木架子一收,推车子走了。 怎想韩守信没走几步,那个小男孩就又冲过来,掏出那八分钱,挡在自行车前不让韩守信走。 韩守信盯着眼前这个正淌着鼻涕的小男孩愣了一分钟,这才伸手接过男孩的那八分钱,然后选了一串大的冰糖葫芦……男孩用双眼死死盯着韩守信手中的那串糖葫芦,咽了几口唾沫。 “咯吱,咯吱……”韩守信一口一个,咬下两粒山楂后,这才把手中的那串冰糖葫芦递给眼前已经凌乱的小男孩,然后含糊不清地说道:“一毛钱一串,十个山里红(山楂),八分钱只能给八个……”。 “这有什么好笑的?要是当时卖冰糖葫芦的人是我,即便是只有八分钱,我也同样会卖给那个小男孩。”韩三并不觉这有什么好笑的,反而觉得他老爸蛮可爱的。 韩守义拍了一下大腿说道:“要是是我,没准我也会卖给他……只是……常人……” “只是什么?”韩三追问道。 “没有只是啦……你们爷俩真不愧是父子!”韩守义摇摇头不再往下说了,在他的眼里,他哥韩守信骨子里的那种“信”,纯粹就是一种“愚”的表现。 弟弟看不起哥哥的诚信老实,同样,这个做哥哥的也看不起弟弟韩守义所信仰的那种“义”。在外人看来,也许都会认为二者不和是因为性格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则是为了一个女人。 为了一个女人,韩氏两兄弟反目为仇。因情而生,为情而死,十二载牢狱,只为一夜,只为那一窝浅浅的酒窝——值吗?每当被人问起,韩守义总是笑而不语。 这段恩怨虐情,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那一年韩守信22岁,在当地已经算是大龄未婚青年,父母着急儿子的婚事,便花了大把精力找媒人给他们的大儿子韩守信说媒。 韩守信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忠厚老实,为人单纯,没有花花肠子。俗话说物极必反,正因为他太过于单纯老实,本村的人家都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姑娘嫁给他,怕成家以后吃亏,毕竟大多数人的择偶标准都是那种精明能干的人。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在韩守信父母的重金悬赏之下,终于有媒人来上门说亲。媒人介绍的那个女孩是邻村的,叫文佳琪,今年十六岁,是一个花一般的女孩。 按照习俗,谈婚论嫁这种事,应由男方在亲属陪同来女方家谈。据说去文佳琪家那天,韩守信竟找不出一件正式一点的衣服来,这与他平时不注重个人形象有莫大关联。 无奈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