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只有养猪这条路了  (第1/2页)
    小兴安岭的西南麓,茂密的山林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被防护林分割成四四方方的一块块农田,绿油油的庄稼迎风摇曳。    熊贵清站在地头,望着远处的山林,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子,心中说道:    “看样子,自己只有养猪这条路了!”    两天前,熊贵清重生了。    这个时间节点还特么这么寸,正是1983年,他高考落榜的时候。    这两天,老爸熊长禄头发都愁白了。    复读一年,明年再接再厉,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熊长禄是一个养猪的饲养员,今年的工资才调到40.5元,之前长期在34.5上徘徊。    一家四口都靠着这点钱过日子,那真是过的紧紧巴巴。    熊贵清在二井子局高中读了两年,先别说学杂费这些,就是食宿费,熊长禄都是借的。    原本想着儿子能一举高中,跳出农门。    在农场职工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天不遂人愿啊!    熊贵清落榜了。    熊长禄当然希望儿子能复读,再考一次。    可一想到复读的费用,熊长禄就唉声叹气。    上哪弄钱去?    熊贵清知道家里的状况,他不能再读了。    前世他就放弃了复读,不想给家里再添麻烦了。    当熊贵清说出不复读这个决定时,不知为什么,熊长禄的心里反而松了口气。    要是儿子坚持复读,他还真是拿不出钱来。    既然决定不再读书了,那就找个工作吧。    毕竟是高中生,这文化在农场也是知识分子了。    熊长禄托人找到了分场主任,想给儿子分配个工作。    此时,正是农场改革的前夕,人心浮动。    分场主任给了两条路。    要么先等着,待业。    要么就进大田队,种地去。    反正那些好活巧活就别想了。    作为饲养员的熊长禄,身体不是很好。    是個没啥背景的老实人。    虽然名字叫长禄,可一天都没当过官。    为了儿子,他也算是豁出去了,从来没求过人的他,也红着脸去求人了。    结果可想而知。    要么等,要么种地,没有第三条路。    熊长禄的无奈和悲哀只有他自己知道。    前世,熊贵清就是在家待业了一年,第二年才托人进了机务队,成了拖拉机学员的。    可如今的熊贵清早已不是当年的熊贵清了。    虽然他是被动重生的,可面对如今的局面,难道还要把过去的路重走一遍?    熊贵清左思右想,自己得找条发家致富的道路来。    前世,他在机务队干了好些年,直到老爸去世了,也没说上媳妇儿,成了分场有名的光棍,主要原因就是穷。    别人都趁着改革的春风,为发家致富找门路,自己却为了安稳,一直开拖拉机,车组承包的时候也没有那个勇气。    等到老爸去世了,熊贵清才醒悟过来。    他不得不抛家舍业,走了出去,成为了千万打工大军中的一员。    在外闯荡的那些年,他也有憧憬,有梦想。    可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几记耳光。    这世,他肯定不会再出去了。    就算出去闯荡,也是个被忽悠的货。    既然出去不行,那只有眼睛向内,寻找自身的优势。    其实,他也琢磨了。    现在的自己,除了有些文化知识,有身力气外,最重要的就是对未来发展大势的了解。    就是在家乡随便做点小买卖,也能发家致富,衣食无忧,没必要出去打工。    当年的自己想不开啊!    不仅想不开,吃屎都赶不上热乎。    一步错,步步错。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脑海中“叮咚”一声,把他吓了一跳!    一时间大脑一片混乱。    一道道信息充斥进来,让他头晕脑胀。    一个立体图在他的脑海里转着圈。    上面写着“简易猪圈图纸”。    过了好一阵,他才从惊恐中清醒过来。    熊贵清紧张的一匹,四下直打量,生怕有人发现什么。    左右都是铲地的家属,人们凑到一起嘀嘀咕咕磨洋工。    没人注意他这个十七八的半大小子。    他见没人注意自己,这才稳定了心神,关注起这张突然出现的图纸来。    脑海中的这幅图不是平面图,而是立体的,就像是看3D电影一般。    不过,细看这个建筑物,跟他见过的农村简易猪圈差不多。    主体结构就是用木棒和泥土搭建的马架子,三角形的。    猪圈的前面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露天栅栏。    这是干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