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沙梁子挖地窝子 (第1/3页)
寒流来的凶猛,走的也快。第二天傍晚时已经彻底过去,气温开始回暖。 刘振华比司号员起的还要早些,站在营地中央向垦区的方向眺望着。 天山上还覆盖着白茫茫的雪,放晴时和晚上截然不同。一道道黑色的沟壑,将白雪分割开来,在晚上有些狰狞,现在却是有几分可爱。 司号员吹响了起床号,整个营地经过一夜的寂静再度“活”了过来。 “今天这个天气,咱能一口气赶到垦区!” 指导员拿着地图对刘振华说道。 刘振华沉默不语,双眼仍旧牢牢的看着远处的天山。逐渐强烈的阳光刺的他眼睛有些疼,他却舍不得移开。 “这山真他娘的好看啊!金红金红的,跟地主老财的聚宝盆一样!。” 刘振华感叹道。 指导员也放下地图,和他一起眺望起巍峨的天山。 这座将整个新疆一分为二的壮阔山脉,不知在这片土地上矗立了多久,而刘振华等人的目的地,就在眼前这座山的山脚下。 从景化前往垦区的途中一路顺畅。 荒无人烟的地方很容易失去方向,不过刘振华是侦查兵出生,只要抬眼看看日头,就能分辨清楚该朝哪走。 在地图上,垦区的位置被一个红圈圈起,没有名字,没有地标,尽皆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典型的风头水尾。 沙漠的风吹过垦区的戈壁,再刮向城市。天山的雪水流到此处,早已被戈壁上的沙土地吸的干干净净,连水汽都剩不下。 这里远离了他们知道的所有,前人从没有足迹到此。刘振华抬头望着天,视线没有任何阻挡,很高很远,离云和太阳都很远。 寒流虽走,风却不停。裹挟着的风沙在白雪上覆盖了一层诡异的黄色。 烈日、霜冻、寒风,盘桓在戈壁滩上,唯有刘振华和身后战士的呼吸与之抗衡。好似整个世界上都在这里迷失了,变得毫无生气。 四处都静悄悄的,静的却又让人窒息。风吹雪和沙,更没有打破这种死寂。只剩下齐腰高的红柳和梭梭,怒视着隔壁和极为遥远的天,丝毫不妥协更不会祈求任何怜悯。 战士们不论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着还是蹲着,都得硬挨着寒风的鞭打。 刘振华双手叉腰,反复打量着这片自己今后就要在此扎根的地方,一脸严肃。 “这地方怎么待……比南泥湾还差!” “南泥湾至少还有窑洞住,这里雪地光天的……连挡风的地方没得……” “我一个老乡比咱们先开拔半个月,说晚上那狼嚎的,就像在耳朵边上似的……” 身后战士们的议论传入刘振华的耳朵,身旁的指导员也是一筹莫展。如此的自然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能用语言解释的范畴,两人都不知该对战士如何开口,只能紧锁眉头,撇着嘴角,尽力绷住自己的情绪。 过了片刻,刘振华慢悠悠的转过身,对着战士们半开玩笑的说道: “这地方不错吧?!” 全连没有一个人回答。 “咱们连垦区得有个名字,上面没给,你们谁有好想法?大家一起取个!” 刘振华为了调动下大家的情绪,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一说起名字,战士们又热闹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个不停。刘振华干脆举起地图,对众人说道: “从地图上,咱们垦区东边有道梁,一直往西通过去连着沙漠。不如就叫沙梁子!” 指导员当先拍手叫好: “这名字又好记又响亮,以后出去碰见人就说咱是从沙梁子垦区来的!” 新疆土话里,对什么东西都爱加个“子”。内地的洋葱在新疆叫‘皮牙子’,女人叫‘羊缸子’,小男孩是‘巴郎子’。‘沙梁子’这个名不说有多好,起码接地气,谁都能听懂,也能理解。 取名字为的就是让战士们对这里有一种归属感,垦区的名字就和部队的番号一样,不需要花里胡哨,但一定要捅进战士们的心窝子里,让他们打心眼儿里觉得合适! 取好了名字,首要解决的便是住的问题。 这难不倒刘振华。 当年能在南泥湾挖窑洞,今天就能在天山脚下挖地窝子! 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极为简陋的居住方式。和字面意思一样,就是在地面上掏个窝子下去。 刘振华拿起坎土曼,给大家伙儿做起了示范。 他先在地面上平平整整的挖下去个方形的土坑,然后再用红柳和梭梭的细枝粗枝分别做成檩条和椽子。最后在上面铺上芨芨草,化了些雪水和泥,压在芨芨草上,形成一层厚厚的“草泥”,便算是地窝子的屋顶。最后在正中间留个天窗,就算是挖好了! “只要比咱们以前挖的战壕宽一点就行了,门口不用大,猫着腰能进去,能躺平了睡觉就行。另外千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