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警信! (第1/2页)
发枪的事被刘振华用一次比赛和打靶完美解决。 “完美”这个词一般不能用,基本都是自吹自擂。但这次却不是刘振华自己吹出来的,而是连指导员都这么说。 “没想到你这脑袋瓜子也能想出这样的点子来,是不是姑娘们让你开了窍?” “你以为就你这样的秀才才能想出好主意来?别忘了,我是连长,是军事主官!以前打仗的时候,要是没有主意,咱来不死在鬼子手里也得死在反动派手里。” 刘振华嬉皮笑脸的说道。 这事情处理的他也很是得意。 “合着你把这群女兵当成山头上的碉堡,用打仗的办法来对付?” 指导员反问道。 “嘘!小点声……” 两人在地窝子里说话,四面都是厚厚的土墙,但刘振华还是一副怕被人听去的样子,鬼鬼祟祟的看了看周围。 “哪能这样说话呢!这样说话犯纪律!” 刘振华看了一圈儿,咽了口唾沫,才放下心来接着说道。 这几天都是大太阳。 气温越来越暖和。 刘振华走两步路,就要把自己的衣领子扯开。 “他妈的……再过两天棉衣就穿不住了!” 戈壁滩上的光景却没有因为太阳大而发生变化,反而是泥泞的地方更加泥泞。 要不是提前修好了水渠,从山上融化的雪水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弄不好能把地窝子都淹了。 谁能想到新疆的大戈壁滩上能发水灾? “肯定是自古就有,只是以前这里根本没人烟,所以没人知道。现在咱们来了,估计是前无古人。” 指导员说到激动处不自觉的掉书袋子。 “啥意思?以前的人都死了?” 刘振华反问道。 “不是都死了,是以前没人来!” 指导员说道。 “那肯定!咱们这绝对是头一回!” 刘振华颇为自豪地说道。 沙梁子垦区只是茫茫戈壁的一小部分。 这片隔壁在新疆又是一小部分。 可他们进行的事业,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正是因为前无古人,所以才更显得伟大。 等他们建设好了,后面自然会有很多来者。 “这玩意儿,有啥好抽的?” 起义部队中有些战士有抽烟的习惯。 劳动间隙,经常三五扎堆的凑在一起,卷莫合烟抽。 洁白的 烟雾从一圈儿黑黑的脑袋中间冒出来,每个人脸上都是享受的表情。 “连长,莫合烟抽了有精神,不犯困!抡坎土曼都更有劲!” 战士给他说道。 他忽然想起朱有福好像也抽烟。 这两天刘振华没有去看他,因为卫生员李秀英说,伤口感染的人要尽量少接触外界。 后面说的一大通科学,刘振华也没有听懂。即便听懂了他估计也想不明白,自己身上咋就会有那么多细菌? “嘿嘿……” 刘振华对着指导员傻笑了两声。 指导员正在写报告。 团里要求各个垦区每个礼拜都汇报一次女兵们的生活工作情况! 刘振华想出来的这个好主意,落实情况也很好,值得给团里重点汇报一下,说不定还能弄个嘉奖,在别的垦区也推广推广。 “有屁快放!你一笑我就觉得有鬼!” 指导员放下笔,抬头看着刘振华说道。 左手食指上夹着的烟已经烧到了屁股。 舍不得丢掉,指导员眯着眼又抽了一口。 “我记得上次你从团部回来,是不是带了两包卷烟?” 刘振华问道。 指导员最早根本不抽烟。 说起来还是被以前的搭档挑唆的。 那人和刘振华差不多性子,但资历要老得多,是长征走过来的老红军。 老红军经常半开玩笑似的,说他是个白面秀才,老端着架子,不能和工农阶级紧密结合在一起。 指导员听了几次,竟是觉得他说的好像还有点道理,便去虚心请教。 老红军那天喝了点酒,随手点了根烟,让指导员先从抽烟学起。还说一抽烟,这架子就放下来了,而且还要咂吧着嘴、眯缝着眼抽。 就从这根烟开始,指导员的烟瘾算是染上了,从此一天至少半包。 尤其是写材料和文件的时候,就跟炊事班的烟囱似的,一个接着一根,还只用一根火柴。上根的烟屁股接着对火点燃下一根新的,手和嘴不停。 “咋,你惦记我烟干啥,你又不抽烟!” 指导员说着又点燃一根。 “我当然不抽了,这你还不知道吗……” 刘振华狡黠的说道,然后闷着头不吭声,也不走。 这也是他的战术。 对付女兵们要抢,他已经用自己的“战术”解决了问题。 女兵们还是陌生的“对手”,琢磨起来费点功夫。指导员在他面前跟一张白纸没什么两样,早就什么都看通透了。 只要他坚持住不说话,指导员肯定会绷不住劲儿开口追问。这时候主动权就回到他手里了,肯定做不了亏本生意! “想要我的烟,送给谁?我可没听说女兵里还有谁抽烟的,你别想用这个糊弄我。” 指导员重新拿起笔刚写了半句话就写不下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