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4章:大宋版吕不韦,苏良闹市拦龙辇  (第2/2页)
祯听后,觉得甚有道理。    当即令大理寺卿赵概全权接手了此事。    赵概断案虽不如包拯般雷厉风行,但却也甚是严谨。    他令内侍省再次取证,再次审问冷青,还派人去了庐州调查……    事事做得都甚是考究。    ……    四月十八日,大理寺卿赵概提交了冷青事件的结果。    王氏是宫女无疑。    王氏被官家临幸的日子无疑。    龙凤刺绣抱肚无疑。    冷青的所有说辞与庐州的情况无疑。    ……    大理寺的一些官员甚至在私下议论,冷青在眉眼间确实与官家有些相像。    且其谈吐甚是儒雅,颇具皇子风采。    当下,还未有科学的认亲之法,眼看着证据越来越偏向冷青就是赵祯之子。    御史台内。    苏良看到大理寺卿赵概的调查结果,觉得有些奇怪。    他不是质疑赵概的能力不行,而是发现此事的所有证据就好像摆在太阳下,弯腰就能捡到了。    有些过于顺利。    突然,苏良想到了那晚冷青和两个打手提到的一个名字:高爷。    “高爷是谁?”    苏良不由得来了兴致。    当即,他便奔向了开封府,欲让包拯好好查一查这个高爷。    那两个打手的身份皆已查明,都是退伍的禁军,是冷青花钱在汴京城雇佣的护卫。    查一查他们,没准儿能查到这个高爷。    包拯也觉得此事过于顺利,不由得在暗处查了起来。    不到两日。    包拯的线人便发现那两个打手去了汴河旁胡同的一座小院,而院内,住着一个道士,名为高继安。
    高继安在州桥下,有一个卦摊。    据调查,他与冷青几乎同时来到汴京城。    很有可能,就是高爷。    与此同时。    苏良也有新发现。    他通过刘长耳发现,近日汴京城内流传的一些夸赞冷青的话语,乃是有人花钱雇人传播的。    苏良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    ……    这日,午后。    苏良手拿一册吕不韦编纂的《吕览》走到州桥下,不远处还站着数名便衣的开封府衙差。    此刻。    一个年约五十岁的长发道士,正在卦摊前打着瞌睡。    此道士,正是高继安。    苏良大步走了过去,坐在摊子前的小凳上。    高继安瞬间惊醒,而后化作笑脸,道:“这位公子,你要算些什么,是姻缘还是仕途?”    苏良微微一笑,将那册《吕览》放在摊子上。    “民间传言,秦庄襄王异人之所以能当上国君,全凭吕不韦广散钱财,不断用计,为其经营名声,我想测一测,当朝有没有吕不韦,有没有异人?”    高继安一愣。    “公子,你说笑了,这个我可算不出。”    苏良厉声道:“高继安,你可识得冷青?”    “不……不……不认识。”其眼神明显有些闪躲。    “不认识?他已经全招了!”苏良吓唬着说道。    听到此话,高继安转身就跑。    顿时,苏良觉得自己极有可能推断正确了。    而这时。    数名藏在两侧的开封府差衙差们,一拥而上,顷刻间,便抓住了他。    高继安大吼道:“你们……你们抓我干什么,我……我就是个算卦的道士。”    “待到了开封府,你便知为何抓你了!”一名衙差冷声说道。    ……    片刻后。    苏良刚到开封府,包拯便告诉他,官家正准备去见冷青,去亲自看一看后者到底是不是他儿子。    “不能见,不能让官家见他。官家若突然封赐他一个爵位,那就糟糕了!”    君王出口,一言九鼎。    一旦赵祯许下诺言,此事就更乱了。    苏良看向包拯,道:“希仁兄,你先审着高继安,我去拦官家!”    说罢。    苏良骑上开封府前的马匹,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狂奔而去。    大约一刻钟后。    苏良看到了赵祯的车辇。    一旁,首相陈执中、枢密使夏竦、还有大理寺寺卿赵概,都骑着高头大马,行在车辇旁。    两侧还随行着十余名护卫。    苏良直接驱马向前,拦在了马车的前面。    “吁!”    陈执中、夏竦、赵概三人,没想到前面突然钻出一匹马,三人迅速拽紧缰绳。    马车也停了下来。    当看到来者乃是苏良时,三人的脸色都阴沉了下来。    “苏良,你竟敢在闹市中拦龙辇,谁给你的胆子!”夏竦低声呵斥道。    这时,赵祯打开车窗,望向苏良,道:“进来说话。”    温馨提示:方幼娘不会与苏良有暧昧,更不会被纳为妾,她只是个线索人物且与冷青案无关。本书属于朝堂吵架干仗流,哦不,是以言扶宋,不会跑偏的,更不可能发展成为后宫文,后面全宋变法还要干仗呢,开后宫多没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