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人生从小金刚身开始_第152章第一村,宗门服饰制作大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第一村,宗门服饰制作大全 (第2/2页)

/br>    本县第一村。

    王横不知道评判的标准,但他知道,亭村在富裕程度现在还达不到永县第一。

    他知道有个村,是做糖的,芝麻糖,米花糖,麦芽糖,村里大部分人都开小作坊,附近村甚至县城的不少人都去哪里打工。

    所以那个村子在永县属于富裕村。

    他们这种小加工规模很小,连工厂企业都不算,这边人都叫糖坊,就是在一个家里做。

    看看奖励吧!

    任务奖励:《宗门服饰制作大全》,包括选料,材料制作加工,刺绣,上色……

    好家伙,脑海里出现了很多服装。

    比如,凤凰羽衣,云裳羽衣,素衣、流仙裙……

    这些衣服漂亮的就如游戏中的锦衣、时装,这是给仙女、仙人穿的衣服……

    但是材质要求特别高,比如寒仙狐裘衣,材料只能是寒仙山极寒之地的九尾冰狐……

    凤凰羽衣,就更可怕了,需要凤凰之羽……

    可怕,不知道用鸡毛能不能代替?

    或者直接去掉那个材料。

    但也有一些服饰比较正常,比如素衣。

    素衣系列考究的就是一个功夫,需要的材料相对比较普通,而且还挺好看。

    衣服的好看,看的是材质、款式、颜色、图桉……

    主要是细节。

    细微处见真章。

    就如很多东西,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这些衣服还真是好看。

    这也算是古装吧。

    有的简直好看的过分,无法想象。

    甚至比起游戏里华丽的锦衣时装还漂亮。

    就算是王横有这个技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不允许。

    就算制作,也只能去掉其中找不到的材质,或者用别的代替。

    就算如此也绝对是一场风暴。

    这还真是让自己自给自足啊,种田,养殖,建造房屋,如今又一个制衣。

    衣食住行齐全了,自己一个人就能服务自己了。

    制衣,吃饭,房屋,至于行,骑马,骑野猪,以后可以制作个马车,舒服点的,高档点。

    这日子,想想还真不错。

    永县这里要发展,特色要有,其实弄特色也没那么难。

    吃的方面发展,就走绿色健康,现在是不怎么细加工,以后有条件了,可以细加工。

    如果可以,成立自己村的工程队。

    如今这个《宗门服饰制作大全》也可以弄个制衣厂什么的,纯手工制作,也能给亭村增加收入。

    本来还感觉没什么用,最多就是给李娑做几件衣服。

    因为有几件王横感觉李娑穿上绝对如九天玄女一样,比如冰凤流仙衣。

    这个就算去掉其中没有的材料,也可以做的很完美。

    这个奖励不错,王横很满意。

    村里大娘、大婶基本上都会做衣服。

    小时候的鞋,裤子,棉衣,单衣,都是自己做,缝缝补补,裁剪,样样都会。

    没办法,往前数个三十年,买衣服,太奢侈了,没有买这一说,最多去买几米布。

    鞋是千层底,千层底就是用一个板子,用碎步,沾着面粉熬的湖湖,一层层粘起来,真可谓是千层底,弄出一大张。

    裁剪成鞋底样子,用针线,一针一针纳起来……

    扣子,鞋带,拉锁都是自己装。

    现在卖的多了,物质丰富了,做的虽然好,但是耗费的时间很多,而且还没卖的好看。

    其实亭村现在年龄大点的人还是穿千层底多,确实舒服,还不闷脚。

    也有穿自己做的棉袄,那是纯棉花制作的,除了不够洋气,但真的暖和,舒服、健康。

    王横现在可以改变一下款式,变得好看,还是真材实料,健康。

    农村妇女上一辈几乎都会,年轻一辈也可以学。

    所以王横感觉可以早点提上日程。

    分开制作,比如有人制作裤腿,有人制作裤腰,有人制作袖子,有人制作领子……

    王横先选出一种衣服。

    然后再选材料。

    针对群体。

    制作方式,目前就家庭制作,但是需要一个仓库,车间……

    这些好弄,公司是现成的,之前种植养殖的时候弄得。

    现在这个制衣可以弄成公司的一个部门。

    到时候需要弄个商标。

    王横最终选了一款山河日月服。

    有男款,有女款。

    主要是就用布制作,颜色是素色,这衣服好看,而且是可以穿出去的。

    其实衣服好看就行,能穿出去就行。

    至于什么名字,什么系列,那是以后成了名牌后的事情。

    普通老百姓买的衣服,他们自己都不会注意是什么牌子。

    所以王横先给村里人打个招呼,练练裁缝做衣服的能力,不会的可以学学,男人想学也行。

    这就是一个信号。

    现在亭村正在建造四合院。

    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道街。

    村里人一个个都很激动。

    轮到的人家。

    村里有本来在城里买了楼的,跟着儿子去县城住,现在高高兴兴搬了回来。

    这可比城里的商品楼好多了。

    很多人去县城住就为了住的舒服和名声。

    条件好的才去县城,哪里教育好,什么都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