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_第二十二章 虞舜当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虞舜当权 (第2/2页)

,他们要活埋舜。

    土填满了井,象和瞽叟高兴坏了。分赃的时候,象说这杀死舜的主意是他想出来的,所以两位嫂嫂,外加琴都归自己,牛羊之类的就给瞽叟和母亲了,分配完象就开开心心的跑去舜的房间弹起了琴。

    舜,自然不会被这爷俩的鬼把戏要了性命,早在挖水井之前,舜就意识到了不对,于是就在旁边挖了一条密道,瞽叟和象往井里填土的时候,他就早早的进入了密道,等他们填完了土,舜顺着密道回到了地面上。

    等他到了自己房间的门口,正好看见象洋洋自得的在弹着自己的琴,象看见本应该被他杀死的舜完好无损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不由得大惊失色,慌忙中,他还恬不知耻的说了一句“我看你,被埋在井里了,太伤心太难过了,所以来你这弹弹琴!”

    就算发生了这样的事,父亲瞽叟和弟弟象两次想要杀自己,舜还是非常尊敬瞽叟,爱护弟弟象,还是继续为家里cao劳。

    不过,经过这件事之后,尧也确定了就要立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将舜召集到都城来,参与政事,辅佐自己管理这个国家。

    最开始,尧教给舜的任务是,管理天下百官接待来访的宾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明白的,这舜呢,不仅仅是管理的井井有条,还让百官和宾客在尧面前是不吝夸赞。

    尧也就给予舜更大的权力,舜在得到更多的权力之后,也帮尧完成了许多,他并没有完成的事。

    比如启用了早就在世间颇有贤名的“八元”“八恺”,这八元八恺,可不是一个人,八元是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合称八元!八恺应该也是这样。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尧不启用他们几个,就是为了让舜迅速建立一个自己的领导班子,这全都是对后辈的培养与提携啊。

    却说这舜命八元管教化,八恺管土地。有了自己的领导班子,舜就开始处理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弊病。什么弊病呢?那就是“四凶”

    何为四凶呢?那就是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

    可能大家不熟悉他们四个,但他们四个的老子,那可是上古时期的风云人物啊,比如说颛顼,那可是曾经的天下大首领啊。其余的的几位都是上古时代家喻户晓的大诸侯掌管一方的首领。这四凶就是四个极其凶恶的官二代,他们天天为非作歹的,祸害百姓。尧应该也是顾及到他们四个的身份,在任期间,也没有处理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在舜这,管你们几个是谁家的衙内,管你们是谁人的亲戚。直接就嘁哩喀喳,你们四个不是不服管教么,带着你们的族群,给我滚蛮荒去!就这样这四凶,连带着他们的族人,都被舜撵到了蛮荒生存。

    为什么舜不顾及他们的身份呢,因为舜是平民啊,祖祖辈辈的平民,虽然也是颛顼后代但他老祖宗一出生就是平民,他一光脚的干嘛怕你们这帮穿鞋的呢。

    尧呢,那是根红苗正的。帝喾的儿子,贵族出身,这贵族和贵族之间,肯定是有说不清的藕断丝连的,自然是不好出手管教。这也可以看出从上古时期,这样乱七八糟的事,就开始有了。。。。

    舜放逐了四凶之后,令诸侯和大臣更是刮目相看了。此时他的威望也是最盛的时期,民众们更是知道了舜这个人。尧一看,时候差不多了,立刻选了个良辰吉日,举办了个禅位大典。

    这个禅位大典举办的也并没有那么顺利,对于尧想禅位舜这件事,有些诸侯一直就不怎么同意,他们觉得,这舜一介平民出身,怎能担此大业。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是共工,还有就是鲧。也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大禹的父亲。

    这个共工应该不是很颛顼夺权的共工,但应该和那个共工是同族,这一家子也是,到了尧治下了,还跳搭的呢,还想干扰接班人选举。尧自然是没惯着他俩,给共工直接干死了,并且放逐了鲧。然后举行了大典,大典之后,尧虽然还是贵为天子,但国家大事都是舜摄政管理。

    尧就安心的开始,安度晚年了。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一本挺独特的史书,这本史书叫《竹书纪元》,这里面形容这段历史,是另外一个版本。这本书上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舜在尧老了以后,把他囚禁在了平阳,然后取代他做了天下的共主。然后把他儿子丹朱扔在了另一个地方,让他俩不能相见。

    这本书算是一个野史,但我对他持一个保留态度,就纵观历史,有一个特点。五千年来都是这样的,权力的更迭,基本都是血腥和暴力的,就算父子都没有那么和睦,你说尧安安稳稳的禅位于舜。。。。。

    咱们书归正传啊,舜开始摄政天下,尧呢也退居到了幕后,28年以后,尧去世了。这位老首领的去世引得大家伤心不已,舜更是对这位老泰山,更是领路人,伯乐的离去十分不舍,大家为尧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送他最后一程。

    葬礼结束之后,舜将尧的儿子丹朱在都城,扶上了大首领的位置,而后自己跑到了别的地方。但是诸侯和大臣们压根不认丹朱,都跑到舜所在的地方议政,而不去理会丹朱。百姓们也都歌颂舜,而不是丹朱。有事打官司也是告到舜这里,而不是去都城找丹朱。

    舜一看,这是天意,这是民心所向啊,就回到了都城,正式继承了大首领的位置。

    舜正式上位之后,将国家改为了有虞国,他所统治的时代也叫虞朝但是记载过于模糊,没有被算作一个朝代。

    舜祭拜上苍,祭拜四时,祭拜山川河流。并将所有的诸侯首领全都召集过来,举行了一场大典,将他们老的信圭收了上来,重新发给了他们新朝的信圭。让他们与新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除此之外,在即位当年,舜就开始出游天下。体察民情,他对诸侯设立了一个,五年考察制度。五年一考核,表现的好,将受到褒奖,不好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他的这个政策也从侧面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舜重新制订了节气,法律,在他的统治之下,人们安居乐业,诸侯和大臣们也都努力工作,为民谋福。

    但是有一件影响人民安居的事,却迟迟解决不了,让舜很是头疼,那就是洪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