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夏王朝五子夺储,武观之乱 (第2/2页)
的,大祭司那是神明的使者,所以大祭司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武观收买了大祭司,让大祭司借助神明,像启传达大王子太康不适合做王储,该有他来做。并且在事成之后,在借助神明,处死大王子太康,这样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可真是,无情最是帝王家呀! 但是这个事吧,也是武观和大祭司没注意保密,结果走漏了风声,被一个大臣给知道了,这个大臣就是彭伯! 彭伯在知道小王子武观和大祭司密谋除掉王储太康之后,急忙前去禀告夏王启。启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他派人把大祭司抓来,严刑逼供。大祭司实在扛不住了,就把他和武观密谋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启在听完事情经过之后,气的是浑身发抖,他本来就没把这兄弟几个培养势力,互相对抗当一回事。他觉得他做下的绝对,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反抗的念头产生。但真是没想到,自己的小儿子为了王位,竟然丧心病狂到要杀自己的大哥。这是他忍不了的。 到底是自己的小儿子,启也没有要了武观命,只是将武观驱逐到了西河,让他一辈子也不要回到都城了。这也算是挺大的惩罚了,武观出事了之后,元康,仲康,伯康也全都老实了,隐去了争储的那份心思,好好的和大哥太康搞好关系。等着太康登基了,自己做个诸侯也挺不错的。 在看被驱逐到西河的武观,他也并没有混吃等死,其实启对他这个小儿子还是关爱有加的,西河这个地方虽不比都城繁华,但也不差。这也正中了武观的下怀。 有这么一块宝地,武观马上又发展自己的势力,准备裂土封疆。既然父王不想将王位给我,那不好意思了,我就自己来拿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武观积蓄了力量,扯旗子,造反!武观造反了,夏王庭这边也马上派出力量,采取反制措施,但毕竟造反的头头是小王子啊。而且启没把武观的造反当回事,觉得就是孩子有点脾气了,让他发泄发泄就好了。所以这平叛的军官也不敢往狠了打,双方就一直拉锯着,这一仗就打了整整三年。 这王族的储位之争,到头来最吃苦的还是百姓,武观造反,王庭平叛这三年仗打下来,打的是西河这一圈民不聊生,死伤无数。 启一看,这不行啊,这老儿子到底要干什么呀,他想了想,有办法了,他把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派去了。他想着怎么说这俩个也是武观的哥哥,好好劝一劝这事过去就算了。 可这一下可把元康和伯康给害了,两人到那本来也没当回事,他们想着劝劝小弟武观,大家一起回都城得了,父王还在那等着呢。结果武观此时已经杀疯了,直接就把自己的两个亲哥哥给干掉了。 元康和伯康一死,启当时就懵了,他这次才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一直以来就是玩真的,是自己还傻傻的以为他在那任性呢。伤心之余,启也正式派出了军队平叛,带队的,就是当时告密武观和大祭司,要杀太康的这个消息的,彭伯! 彭伯一来,武观可来劲了,要不是你这个老东西告密,我能撕破脸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么。最开始彭伯也没觉得武观的叛军能有多强的实力,结果这打起来他才发现,这小王子武观的叛军经过这些年的战争,战斗力非同凡响啊。这也怪王上启,就知道吃喝玩乐,武观反叛了整整三年,这才正式开始平叛,前些年这些平叛的士兵,这不是给他专门陪练提升实力的么。 吐槽归吐槽,仗还是要打。武观的军队很厉害,彭伯也不是绣花枕头,就这样用了不到一年,终于剿灭了武观的叛军。武观也被抓获,送到了夏王启的面前。 此时的启已经垂垂老矣,看着小儿子武观,他还是没能狠下心来杀了武观,他又将武观流放到了东海的荒芜之地。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武观之乱”也是从这件事开始,夏王朝之后的每一个朝代,总有那么一个不肖子孙,为了帝王之位,无所顾忌,大打出手。 武观之乱使启前期辛辛苦苦建立的富强的夏王朝,开始有些颓势,但启来不及做出补救就撒手人寰了。 给他的继任之君,太康。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那么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