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董卓独霸洛阳 (第2/3页)
,能治董卓者,唯岳将军一人而已。” “若岳将军愿为大汉之良臣,即刻还京!” 鲍信起身,手指洛阳道:“鲍信愿意以微末之身,携三尺剑,报效将军,帮助将军尽诛董卓之逆,匡扶社稷,拥立天子,方其时,岳将军不仅仅是今世之霍光、尹尹,亦将要名载于史册之内,流传于万世之后。” 岳超笑道:“以允城先生之意,吾岳超仅仅只有霍光、尹尹之志?” 鲍信急切的道:“割据冀州,霸绝一方,固然有无上之权势,不过是两三世之基业罢了,岳将军今日离,东都明日乱,汉室崩卒,万民罹难,天下诸侯将纷纷而起,几万万之人,将因此而死,将军何忍如此?日后传之于后世,将军岂不是天下万民之罪人?” 岳超道:“鲍郎中所言,岳超皆已记在了心中,不过,当此之时,岳超还是想要前往冀州。” 鲍信扼腕叹息道:“将军不为天下万民考虑一下吗?不为汉室基业考虑一下吗?” 岳超哈哈大笑道:“我为天下万民考虑,天下万民怎知我岳超有爱民之心,我为汉室基业考虑,汉天子心目中,霍光与尹尹,何尝不是乱臣贼子?吾岳超去意已决,鲍郎中不用多说了。” “将军,请岳将军三思而后行。” 鲍信重重跪在了岳超的面前,以首扣地,哀痛欲绝。 满朝文武,除了他鲍信以外。 竟没有一个人,看到岳超离京,同时也是汉室崩颓的开始! 今日为了大汉社稷,叩地而拜的,仅仅只有他鲍信一个人罢了! 岳超知道。 历史上袁绍离京的时候,鲍信也曾痛哭而劝谏! 这个人才学不错,见识也好。 如果是忠心于自己的谋士,岳超有爱才之心,不介意为了他,而更改自己的计划。 可惜! 鲍信鲍允城,这个人心中拥有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势力,而是屹立于世间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 岳超无意为了一个愚忠的人,拼上自己的前途。 “驾!” 不理会鲍允城的痛哭流涕! 岳超纵马向前,驱赶众将士道:“所有人,有序跟上,不要慌乱,不要拥挤,保持距离,整齐列队,各队斥候,用心监察四方,务必不给任何敌人以丝毫的可乘之机。” “鲍叔叔!” 蔡文姬的马车,出现在了鲍信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允城叔叔,蔡文姬的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她万万也想不到。 父亲的好友,饱读诗书,才华盖世的允城叔叔,为了请求岳超留在京城,竟然在千军万马的面前,哭成了这个样子。 文姬虽然不通政治,但是,为人聪慧过人。 见到眼前的场景,便知道岳超离京,绝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等闲的官员赴任! 蔡文姬道:“允城叔叔,是否需要文姬向岳将军求情,请求大军缓行?” 鲍信睁开泪眼,见到是蔡伯皆的女儿,先是一喜,随即便是摇了摇头,苦笑道:“这是国家大事,是我等大汉士子的事情,怎么能够把你一个妇人女子牵扯进来呢?” “文姬!” 鲍允城真挚诚恳的劝告道:“此番离开洛阳,不论发生何等大事,便是令尊惨死在洛阳之内,也不要回来了,千万不要回京,否则必定抱憾终身。” 蔡琰惊讶的望向鲍允城。 不要回京? 虽然不知道鲍允城有着怎么样的打算,但她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蔡琰深知。 鲍信是父亲仅有的几个好友之一,不论是人品还是气度,无不是当世顶尖,更有非凡的谋略与眼界,单纯以政治与谋略而论,便是父亲蔡邕,骑着快马追上三年也追不上鲍信的水准! 此番既然是鲍信的忠告,在不明白其根据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先答应下来。 哒哒哒! 马车声渐渐的离开了鲍信的视线。 蔡瑶幽幽一叹,道:“meimei,看清楚了吗,夫君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受到多少人的憎恶与讨厌?相反,在你所不知道的时候,他庇护了很多的人,洛阳城中,很多人宁愿折寿十年,也要换夫君坐镇于洛阳。” 蔡琰若如所思的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