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是税证不是商证!  (第1/2页)
    朱允熞越想越觉得精神。    发票的作用其实有很多。    但是放在如今的这个年代,最大的作用便是真实,统一。    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互联网。    不少商户,要走遍各地。    可能在嘉兴府缴纳了税款,但是到了金华府,却被当地告知还要接着缴税。    为什么?因为没有发票,也没有凭据。    一切全都凭商人一张嘴说。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官府开了证明,另一个地方的官府也未必承认。    该缴税,还是要缴税。    当然,这也不能怪官府,毕竟证明可以造假,他们没有办法分辨真假。    再有一种可能,便是当地的官府想要捞点油水,所以即便是商人拿出了带有官印的证明,官府同样不认。    如此一来,造成的后果,便是各个地方收各个地方的税。    不管你其他地方交了多少税,到我这里,还是要再交一遍。    其他的证明?不算数!    而这些钱,多半也都进了当地官员的腰包。    毕竟天高皇帝远,收了多少税,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而商户,则是想尽一切办法逃税,伪装,造假……    长此以往下来,对于经济没有任何的好处。    朱允熞越是想,就越觉得心惊rou跳。    明朝末年,经济大崩溃,恐怕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在,自己想到了发票。    有了税务机构开具统一的发票,有了专门的税收机构,则可以大幅度的杜绝这种状况。    再辅以复式记账法,就算有人想要徇私舞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发票监控国家经济的运转。    大到富甲一方的富商,小到街边的小贩。    只要有了发票,他们的收入,支出,资金流动向了何处,等等等等,全都一目了然。    成立一個专门的机构处理这些,也绝非难事。    而且这个时候,大明已经有了纸币。    老朱早在很久之前,就印制了“大明通行宝钞”,而且防伪也做的相当不错。    纸币,复式记账法,发票,税务部门……    种种元素加在一起,已经有了后世经济体系的雏形了。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细化,但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些东西并不算难题。    朱允熞思如流水,奋笔疾书,将自己想到的每一个点子都记了下来。    莺儿在一旁看得云里雾里,好几次都忍不住开口想要问。    但又怕打断了朱允熞的思路。    只好在一旁安静的陪着,一边帮着磨墨,一边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朱允熞拄着下巴,依旧在沉思。    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快,朱允熞又想到了一个东西,商证。    所谓的商证,其实就是营业执照。    后世的任何生意,无论是餐饮还是商店,都需要营业执照,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其实也有特许经营,类似营业执照的东西。    只是体系不完善,更多的,是给少数商人一种是特权的体现。    所以商证的事情,必须要落实下去。    办证一是为了监管,二是为了消除的反对。    朱允熞知道,几千年重农抑商的思想,没那么容易扭转。    老朱登基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