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_第一百五十九章 落幕(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落幕(上) (第3/4页)

还看到了自己这场改变战局的胜利!

    王禀不用说是童贯的人,自己对他什么态度,就是对童贯什么态度。虽然童贯这死太监纵容赵良嗣和郭药师抄了自己的老窝,将又香又软的小哑巴逼得不知道到了哪里去。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童贯这死太监翻脸的时候现在自己是奇货可居的时候儿,怎么也要等到两家下注拉拢层层加上去以后再说吧?

    再说了,自己其实哪家也不想选择,打的就是左右逢源的主意。不过说起来,这真的很难就是了。走一步看一步罢……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思,萧言才立马在河岸上,也不管自家军马如何收拢,如何收拾那些辽人败军,如何向着燕京进。在这里笑得露出一嘴白牙,等着王禀的到来。麾下将士,现在正是意气昂扬的时候,不用自己交代,就能把这些扫尾落幕的差事办完了,自己只要等着安安心心进燕京就好。

    不多一会儿,王禀所在小舟就已经靠岸,不等萧言麾下亲卫来将小舟拉到干岸上面。王禀就已经跳下船来,溅起冰冷的水花,大步迎向萧言。一边走就一边施礼下去:“萧宣赞,某为西军十万将士,为在高梁河北身殉的数万大宋男儿拜谢萧宣赞!大宋百年燕云之梦,最后成就在萧宣赞手中。百余年来,死在这燕云之地的数十万大宋男儿魂魄,终能归乡俺们大宋武臣,终能有脸见人了!”

    话当中,王禀就深深的拜了下去。

    大宋武臣,有点志向的。无非就是两处心悬。一处就是燕云,一处就是西夏。两处地方,百余年来大宋边军为这里死去的,何止百万?此次北伐,又是举国之力,拿出的是最为精锐的西军。结果白沟河惨败,高粱河一役,要不是萧言存在,又是不可收拾。大宋武臣地位本来就低,再经这一场丧败,如何还有脸见人?王禀好歹也是一名武臣,也是边军出身。这一番话语,这大礼参拜下来,是情真意切,再无半鼻虚假。

    萧言一怔,缓缓翻身下马,扶起了王禀,淡淡道:“萧某人北上,为宣帅,为西军抗击女真南下之师的时候。不论是诸位相公,还是宣帅,可曾想到萧某人今日?一帮小人,更在萧某人身后作祟,盅惑宣帅试听,天幸萧某人挣扎出来了,还为大宋成就了此番功业!萧某人胜不足喜,唯一自喜者,是以辽人头颅,燕京雄城,向大宋表明了心迹!这功,萧某人是不敢居的,只求以后大宋有我萧某人一处容身之地,就于愿已足了!”

    这话里面,自然是十分当中有九分是怨气。跟在萧言身后的就是方腾,他这个时候也已经跳下马来。听得暗自点头。这萧言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历练出来的,耍心眼的本事也不弱啊,这话换他方腾来说,也不过如此了。这个时候怨气,不是向童贯表示疏远,倒有点像是忠心的下属和上司撒娇仿佛。要是萧言客客气气的,对童贯来说那才糟糕。说不定就下定决心先收拾了萧言再说。

    现在就是要和各方都敷衍好,先把这场功劳坐实了再说!只要复燕大功到手,萧言地位就稳若泰山,无非就是看他今后如何展罢了。

    萧言战阵上的本事,方腾是见识过了。至少得军心,处断上面都不糊涂,更能身先士卒。没

    方腾站在后面,眼睛亮。对萧言将来的展,又高看了三分。其实萧言自己到没觉得自己政争天赋有多高,不管哪个朝代的政争,无非还是人和人打交道。对人心了解透彻一些,就多占一些便宜。他原来是小记者出身。记者就是见人最多最杂的,而且现代社会,比起中世纪的大宋来说,复杂何止十倍。应付起这些人物,为自己今后盘算,还真没觉得有多为难。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自己有了这一场功绩作为基础,有了和大宋诸方人物讨价还价的本钱。要是还是才穿越之初,自己也不过还是任凭命运摆弄的份儿!

    听到萧言话里话外的牢sao,王禀果然松了一口大气。还是坚持将全礼行完,才站起来朝着萧言笑道:“俺们武臣,不懂那么多。不过萧宣赞立下如此大功,就算宣帅一时被蒙蔽了,这个时候还明白不过来?军报一回去,宣帅还不知道欢喜成什么模样!这个时候,要紧的就是赶紧进燕京城,萧宣赞,你尽管放心,这后路的事情,俺就料理好了,一应粮饷军姿,绝短少不了宣赞的,就是槁赏,只怕宣帅也马上能抽拨一批过和……宣赞,你看这军报,是不是就现在拟好,让俺马上传回去给宣帅?”

    这句话是要紧的话,只耍萧言第一时间将军报传到童贯手中,就是认了童贯节制调度他克复燕京的大功。而不是别的什么。老种也是使相衔头,官家亲许奏报可以经枢密院直抵官家那里的。童贯和刘延庆为什么吃相那么难看,说什么也要将老种排除在攻伐燕京的主战场之外。要是老种能和刘延庆并肩进了燕京,到时候他那份奏报还不知道说些什么,在汴梁,还不知道能在有心人手中。掀起多少风波出来!

    要是萧言这份军报先到老种手里,对童贯而言,那可就不是麻烦二字能了的!

    萧言哼了一声,还一副余怨未消的模样:“燕京没拿下来,我传军报回去,那不是欺瞒宣帅,欺瞒官家么?王太尉,且看我拿下燕京,再执下萧干头颅,擒获辽人萧普贤女皇后再说!到时候,省得再有小人在宣帅身边作祟,论功不成,反而是罪过!”

    王禀小舟就在不远处,赵良嗣和郭药师就在舟中,他们说什么也是没脸上去和萧言答话的。就当王禀和萧言于无物,在舟中抱着肩膀瑟瑟抖。萧言这些话都说得大声,两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对望一眼,两人脸色都是黑。

    王禀嘿嘿一笑,还想分说两句。

    萧言已经换了一张笑脸:“王太尉,要不是你当日助我胜捷军,萧某人岂能有今日的功绩?你瞧瞧,我可没有亏待王太尉的儿郎!这些胜捷军轻骑,多是都换上了女真勒子的招帽,不管是女真还是辽人,都是他们马前败将!这进燕京的功绩,自然是有王太尉一份,萧某惶恐,不知道有没有这份荣幸,请王太尉并肩同进燕京城?”

    这句话说得王禀心中顿时一热,大宋武臣,谁不想做头一个进燕京城的人?和萧言并肩,这就是萧言将好大一分功绩分润给了他!虽然萧言一时不肯给童贯正式军报,但是谁不知道他王禀是童贯的人此举也是变相向童贯示好。无非萧言气盛,前面委屈又是太深,现在还有些怨气罢了。

    他心中顿时盘算定了,老着脸皮和萧言一起进燕京也罢。为的到不全然是自己,多半还是为了童贯保持住和萧言的联系。也马上要将此间军情,向童贯那里传回去,让童贯先做预备!

    王禀毕竟是从西军当中破门而出,久在童贯身边的。虽然网直勇烈,但是头脑一点也不慢。而且人在哪个团体当中,就必须要为这个团体考虑,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抬头看看萧言身边亲卫,倒有一多半是他麾下的胜捷军出身,现在人人脸上都满是风霜之色,都消瘦憔悴了不少。但是人人都戴着招帽,骑着得自女真人手中的高头大马,紧紧侍立在萧言身旁,迎着他的目光,都向原来老上司点头示意,却靠得萧言更紧了。

    王禀心中一叹,这些儿郎跟着自己,只怕还随侍在童贯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