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为将之道 (第2/2页)
也是叫他打皮实,骂皮实了。 “你们这些家伙,回去之后,我会好好修理你。”又骂了一句,接着张守仁又是轻声道:“要人瞧的起,自己先得立的直,管别人怎么样,做好自己才是最要紧的!” 这种话,在后世是常说常听,世人都不当什么正经话来听了。 在这个时代,却是叫人听着格外的警醒,提神,也非常容易听的进去。 这些淳朴老实的军户们立刻就听进了张守仁的话,众人的脸色从刚刚的沮丧,又重新回复到了饱满昂扬。 “我来带队,马三标,把我们的旗帜举起来!” 张守仁向刘景曜告罪之后,就立刻返回到队伍之中,然后大步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头,而马三标就在他身后,高高举旗,在数千登州百姓的注视中,近七百人的队伍重新回复成纵队,然后向着军营的方向,昂然前行。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一二三,唱!” 张守仁知道士气还没有彻底恢复,一天半的赶路,一场激战,刚刚看到的却是文官士绅对自己继续的轻视,这种伤害当然不容易恢复,此时来一首激昂一点的军歌,正合其宜。 “长坂坡上逞英雄,还有张翼德,当阳桥上等,霹雳叱咤响连声……” 这是孙良栋,这个没心没肺的小旗官眼角似乎有泪水,脸上还是那种什么也不在意的邪恶微笑,他的声音粗犷豪放,还带点沙哑,虽然调子没有张守仁唱的准,但一下子就勾起了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的杀才,唱的还真不错!” 就在张守仁感叹的时候,所有的士兵一起接唱起来:“桥塌了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了曹营百万兵……” 歌声嘹亮,特别是曲调十分优美欢快,是这个时代的军歌节奏无法比拟的。 “这是什么军歌?辽东的?” “不对,不是,我在辽东可没听过辽镇官兵这么唱过。” “那是晋军或是秦军?” “也没听过,不过,可真好听,听着就提气,感觉十分奋勇昂扬。” “没错,我也是这般的感觉。” “管他是哪里的军歌,好听就成了呗。” 众人议论声中,张守仁和他的浮山亲丁们唱的就更加响亮了。 “看来,国华的带兵之道,果然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啊……” 一直默默前行,眼看就要回到兵备道衙门的刘景曜也是停下了脚步,若有所思的看向和士兵们一起甩着胳膊前行的张守仁。 现在他也明白过来,张守仁和他的部下一样,都是走着到登州来的,在感念的同时,他也略微明白了张守仁这种做法的由来和道理何在。 只是明白过来之后的兵备道也是面露苦笑,看着走的越来越远的张守仁,兵备道刘景曜摇头叹息着,只道:“张国华啊张国华,你这种带兵的办法,叫老夫怎么写成奏折,怎么向上禀报,又怎么请皇上向全天下推广呢?” 虽是如此感叹,但内心对张守仁的看法和欣赏,却又是就此上了一个台阶。 无论如何,张守仁带兵的如此风格和模样,实在是叫他放心,从此之后,浮山是他可以放心使用的一大助力,张守仁只会越来越强,而不会是昙花一现。 这一次刘景曜行走时就从容的多,也是欢快的多了。 …… …… 大约在半个时辰之后,张守仁才匆忙赶来,一到兵备道衙门的后院,也就是刘景曜的私人居住的地方,看到迎到仪门前的刘景曜,张守仁就是连忙躬身谢罪,直道不敢。 “你的做法很对,老夫是有点失礼了。”刘景曜已经把官袍脱了下来,头上是网巾,身上是青色的道袍,腰间没有系带,衣服飘飘然,加上下巴上的三缕长须,望之真如神仙中人,特别的潇洒出尘。 做这副家居打扮来见客,就是说不是以官身会面,而是以师徒的身份说话,所以可以不拘礼节,略脱痕迹。 这样当然对彼此交心很有利,所以刘景曜打断了张守仁的话头后就吩咐下人也是又取来一身便装,然后把张守仁带到偏厅,先把那一身五品武官的袍服换下来再说。 “学生见过老师!” 这种士大夫在家里的打扮,张守仁还是头一回这般穿着,穿上之后,也是感觉特别的宽松舒服,大袖飘飘,也确实有一种叫人懒洋洋的感觉。 只是,这样的装束,还是只适合士大夫,而不适合要骑马作战的武夫啊。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