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 (第2/2页)
,是在少数精英士大夫的手中,不要说普通的百姓,就是读书的秀才举人,能接触到正经的史书,并且稍有研习的,都是极少极少。 进士及第,不知唐宗宋祖是何人的,也并不出奇。 在张守仁的讲解之下,在众人脑海里才出现了一块新天地,大家才真正知道,原来先秦之时,周天子受制诸侯,诸侯又受制于家臣,国君与臣下议论国政被吐一脸唾沫的事,实在是并不出奇。 就算是到两汉,天子的威风也没有后世那么强,丞相申屠嘉一怒,汉文帝也护不得自己的宠臣,强项令面前,光武帝也是无可奈何。 到唐,至宋,多少个夜晚,特别是去年寒冬时,大家围着火盆坐着,一边烤火,一边听张守仁讲解旧日的历史,然后一边听,一边发问。 很多以前不曾想过,也没有过的念头,就突如其来的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用张守仁的话来说,便是读史使人明智,众人就是听着历史,似乎就是在听着故事的同时,也是渐渐的开窍了。 林文远也是一个聪慧过的人青年,此时此刻,自是不免想起脑海中点点滴滴的旧日故事。而眼前所见,似乎和脑中所记的一些王朝的末世景像,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到这个时候,这个头脑聪慧,反应灵敏的年轻人,也是终于感受到了张守仁话语中的一些藏而不发的东西。 人,果真是要在经历和见识过后,才能把脑海中的知识与这些见过看到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升华,成为千金难买的真正的智慧。 “范东主,请,请。” 就在林文远沉思之时,外头似乎又来了一个客人,细竹所制的门帘一掀开,是一个黑而精瘦的中年男子昂然而入。 此人穿着宁绸长衫,戴着竹编凉帽,看似不出奇,帽子四周却是镶嵌着一圈绿松石,添了几分凉意和雅致的同时,也是凸显出这一顶帽子的价值不菲。 腰间带上,也是饰着一块巴掌大的绿玉,一看就知道是上品货色,恐怕这一块玉,就得抵十户中产人家的全部身家还未必能够! 这人显然是个大豪商,衣衫饰物不说,光是那睥睨自若的神情,在宰相府邸如闲庭信步的安闲自在,恐怕也不是头一回到这里来了。 一进门,这人便是一征。 这屋子显然不是普通人能进来的,一个穿着小旗服饰,挂着木腰牌的小武官居然也坐在里头,这自是叫人有点奇怪。 “范爷,这位林爷也是奉命前来求见咱家相爷来着。” “哦,哦,这是自然。” 以林文远的身份当然不够资格前来,不管是求官还是做什么事,要是一个小旗求到宰相门上,那就是笑话了。 这个姓范的点了点头,也不理林文远,便是自顾自的在另外一侧的椅子上坐下,然后便是闭目养神。 他虽然是豪富的样子,但相府规矩严,似乎也是一个从人没带进来,此时此刻,居然也是和林文远一样,只能在此枯坐干等。 不过两人都没有等多久,几乎就是盏茶功夫过后,一个长随模样的人进来,也不说话,只是到姓范的跟前伸手一肃,姓范的点一点头,然后便是起身,和这长随一起推门而出。 这精舍一共是五间,当中三间是会客等候之用,隔着一堵墙,另外两间,恐怕就是次辅大人会客说话的真正的内书房所在了。 虽有间壁,到底是离的近,隔壁的响动,林文远凝神细听,也是听到了不少。 先是这姓范的请安问好的声音,适才这人十足傲气,到了那边,似乎立刻就是下跪请安,满口问安的声音,声音是又响亮又脆快,听的林文远又是鄙夷,又是好笑。 张守仁那里,从来不讲这些虚文礼数,大家平时见面,一抱拳就是行了礼,然后就是谈事说话,自自然然,从从容容。 象这些大官这里的礼数,林文远明显能从张守仁的脸上看到厌恶的神色,不论是张守仁对人行礼,或是人向张守仁行礼,都是如此。 而且张守仁已经在设计一种新的军礼,取代现在流行在明军中的打千请安的礼节,这种礼节现在在关宁军和鲁军中流行,将来流传后世,成为清季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张守仁对这种礼节颇有点深恶痛绝的感觉,军人卑躬屈膝,一脸阿谀,这样的人遇到战事,难道能指望他盘肠大战?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