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_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 (第2/2页)

师爷身上了。

    按常理来说,捐输给朝廷,并且十万之巨,且简在帝心,这样的好事

    不过此时此刻,所有的官员都是看瘟生一样看着魏举人,即墨知县才二十来岁,是一个新科进士刚授的官,对胶州一带的情形还不大熟悉,此次过来,是受了即墨游击秦增寿的怂恿,介入此事,等于帮着众人拾柴,没有危险,反有机遇,于是屁颠屁颠的过来,此时也是深悔此行,立刻就是毅然决然的道:“下官还有一些公事要料理,这就告辞。”

    说罢也顾不得官场礼节,昂然而出。

    秦知州也笑着道:“不想魏教谕如此高义,不过本官也突然身感不适,以后再请教吧……告辞了。”

    他笑着离去,黄知府脸上神色阴暗不定,看了看呆若木鸡的魏举人,终是咬着牙道:“本官也突然想起有急务没有办,也是要告辞了。”

    “大人,黄大人你不能走啊。”

    魏举人此时已经是魂飞魄散,上前一步,就想拦住黄知府。

    “让开!”

    黄知府身强体壮,伸手一推,竟是不客气的把魏举人推开,然后也是大踏步的离开。

    方巡按见此情形,自然也是转身就走,竟是一步不肯停留。

    其余的各州县的官员,不过是通判同知主薄之类,此时也是避瘟疫一样,眨眼间就走了个干干净净。

    “哈哈……完了,全完了……我魏家百年基业是要毁在我手上了……”

    众人面面相觑,几个刚被升官的教谕都是满头大汗,秋凉已经很厉害,但每个人都是汗出如浆,根本就止不住。

    薛国观的这件事,写在邸报上,天下人尽皆之,都笑老薛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捐输之事,皇帝乐意,反正省事又来钱,稳固大明,崇祯当然是乐见其成。

    但被捐输者,却是要从自己身上拔毛,谁能高兴?

    捐输的目标,当然不是普通小民百姓,而是勋戚,官员,士绅。

    这些人是大明统治的基石,皇帝都不好和他们硬来,薛国观的捐输军饷计划,就是拿自己在火上去烤。

    任何一个出钱的人,都会对他恨之入骨。

    真正高风亮节,愿意出钱的……一般来说,这种人肯定是穷鬼,也不会有几个钱的。

    这件事已经在邸报上刊登很久,薛国观却根本找不到一个肯捐输的人,正在走投无路,上被崇祯切责,下被百官士绅嘲笑的当口,山东胶州却突然出来几个举人,捐输十万,这一下,就是后世游戏里的“拉仇恨”了。

    针对薛国观的人,肯定对魏举人几个恨之入骨。

    原本可能黄了的一件事,一个损招,或是针对薛国观的一个大坑,就这么被不知情的魏举人几个给填平了,拉到了自己的身上。

    皇帝特旨嘉奖,政府记录在案……这些都是屁,将来被所有人惦记,仇恨,穿小鞋,遭白眼,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了。

    魏家经营百年,这种大世家最厉害的不是明面的实力,不是当没当官,有几个人在朝为官,而是百年之下经营出来的关系网。

    现任的府县官员,未必有这种大世族办事方便,就是人家能在任何衙门都攀上交情,识得官员。

    现在这件事一出,普天之下,谁还敢和魏家继续往来,继续交好?

    这些在场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和魏家交情不坏,现在不都是躲瘟疫一样的跑的老远?

    捐输这件事,内廷的几个大太监最多才出几千两,这意思也是明显的,谁也不要出来添乱,谁捐钱,谁倒霉。

    魏举人几个,过街老鼠是当定了,能不能保住身家性命,都是在两可之间。

    至于皇帝的欣赏……那还是算了吧,帝王能记住谁,而且和普天下所有人相比,皇帝的力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啊。

    现在魏家的情况,就是被人暗中挖了个大坑,从头到脚,被埋了个严严实实!

    ……

    ……

    “这件事,文远你办的十分好,老夫甚慰。”

    远在京师之中,相府内宅之内,薛国观倒是满面红光,十分兴奋的模样。

    今天下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中召见了他,极力夸赞了一通,十万两白银到手,皇帝也是十分兴奋。

    有这银子打底,薛国观打算找一些商人再报效,既然有人带头,这些家伙就好歹敢出一些银子,不象前一阵子,人人都不敢沾薛国观的边,生怕被人惦记上了。

    好歹再弄几十万,皇帝不逼他,他也不必硬逼着勋戚太监官员们捐输,不会再如此前那样,几十天内,堂堂相府敢上门的人都没有。

    ://..///37/37155/.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