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_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 (第2/2页)

平时名声好的,这一次算是中奖,而有这么一些代表,地方上的风气也会好很多,也算是一种公益事业的变种。

    这一下子就花了大几万银子,几千石粮食,还有不少布匹等杂物,都是辛辛苦苦打山匪土匪扫荡来的,一次出动数百步骑,累计出动过过万人次,扫荡了两府四州十五个县境内的响马土匪山匪徒,现在的登莱两府,没有响马土匪,没有海盗,已经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模样了。

    扫荡地方的同时,浮山营就在各州府建立了不少的明的暗的联络点,用于军需供给和情报传递,无形之中,也是对登莱两府的其余地方加强了控制。

    这一次,惠及地方的六大举措,不仅是针对胶州一府,还有莱州,平度州,登州和黄县等几个重要州府。

    除了扫荡来的物资,张守仁自己还要从小金库里拨银出来,这才够这一次大规模收买人心的用度。

    这要是在太平时节,或是法纪森严的时候,一个地方镇将竟敢出钱邀买人心就是大罪,搁朱元璋那会,死罪活罪都难逃,扒皮都是轻的,现在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官员敢出来阻止了。

    就算明知道不对劲,这上到士绅生员,下到贫民百姓,再到所有阶层都有好处的事情,谁跳出来挑头反对,岂不是和登莱一带几百万人过不去?

    一个人要是敢这么做,那胆子也肥的太逆天了罢?

    除了军事上的联络点,这一次借着捐助,也是在各州府建了浮山系统的敬济院,慈幼局,还有发放草药救治病人的卫生局,发放贫民抚恤救济的抚济局,修桥补路的公务局,号称要计算两府下各州县忠臣孝子守寡节妇人数,并计算贫民所需费用的浮山统计局……

    军事联络点,归参谋处,暗里的情报点,有的是特务处的,有的是军情处的,敬济院慈幼局什么的,有的是营务处下,有的则是中军管理,还有的是仓储转运处的管辖之下。

    浮山营的势力,也是借着这一次大利四方的机会,直接就介入到了民间之中。

    地方保甲,为了领取浮山的工资和好处,也是在很多事情上配合,而州县的官府势力和士绅势力经过这一次波澜壮阔的大斗争,深知张守仁不是易与之辈,于是找麻烦的少,配合的多,时间越久,则地方政权渐渐会被浮山影响,控制,登莱一带势必将成为张守仁稳固的大后方……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一场绝大风波,其实也是地方士绅与一伙文官对张守仁这个新晋武将试图压制,控制的一个试探的过程,结果就是踢到铁板,强x不成反被日,胶州已经彻底被张守仁收服,莱州一带,也迟早是囊中之物了。

    “一个小小游击,居然有如此手腕心机,真是,真是……”

    登州城中,原本刘景曜所居的兵备道衙门,新上任不久的兵备道陈登魁一脸肃穆的样子,正在后院的小径间背着手漫步。

    一边走,一边嘴里就是忍不住念叨起来了。

    不到十天的时间,登州城中也是到处挂上了牌子。

    城中的府学也是放过银子和粮食,现在这个时候,眼看就要种麦子,山东没有水稻等优质作物,现在收获的都是高粱玉米一类的粗粮,玉米这样的抗旱作物种值经验还较少,产量低,推广的地域也少。

    番薯等作用此时也是进入中国,但百姓一样不会种,种值方法不对,也是没有在北方推广开来。

    还是高粱小米等低产作物,难吃,产量也低,到明年麦收前,将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日子。

    当然,这是对普通的家庭而言,真正的大士绅大地主另当别论。

    眼看着浮山营送进一车车的粮食,到处给贫民百姓发钱子,上缴积欠,整个登州城中都是一片沸腾。

    昨日陈登魁在城中四处走了一走,耳朵里是灌了一耳朵的对张守仁的赞颂声响。

    上到小士绅,里甲保长,学校里的秀才生员,下到贫民百姓,都是对这浮山六条赞不绝口。而且,人家不是口惠而实不至,榜文张帖的同时,浮山的物资就跟着进来,接着就是到处挂牌,抚济孤老,慈抚幼儿,当年孔有德叛乱,死了全家老小只剩下孤身一人的老者,或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可是真的不少,这些人都是流离失所,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死活,到现在这个时候,浮山营的人一进来,首先照顾的就是他们,城中的这些人一被收养,不论是谁,都得翘一下大拇指,赞一声好样的!

    ://..///37/37155/.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