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 (第2/2页)
容,所有人都是受到感染,情不自禁的点起头来。 养猪放鸭,居然先要一千个壮功力,钟显也是吃惊,不过他对张守仁的大手笔也是适应了,当下就是笑着答应下来。 “先要开挖鱼塘……你们看吧,明年这时候,大家就能畅开肚皮吃rou了!嗯,是连家属和普通军户在内,民户我也能畅开供应。” 所有人都是笑着应下声来,对张守仁的话,大家是深信不疑的。 “养殖是锦上添花,要紧的是屯田。” 说到这,尽管已经明白张守仁叫自己做什么,钟显还是精神一振。 “本营治下有这么多的土地,不屯田,实在是对不起这些现成的土地,也对不起这些么多的劳动力啊。” 二十多万亩土地都是熟地,现在已经是在各军户和各级武官名下。都是旱田,产量低,分散广,想要屯田,这就是第一道难题。 “大人,如果要开荒,现在就要动手准备,冬天时烧林子,开地,不过这要的劳力和牧畜那就不是少量了……” “不开,不开。” 张守仁连连摇头,笑道:“现有的地已经足够了,等将来咱们地方更大了,要再立新的营头了,再考虑多屯,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够用。” 浮山营治下,两个民户的大集镇是不算的,他们也没有多少土地,而且分的太散,太过复杂了,所以张守仁是打算维持现状,不去触动民户那边的田地。 灵山卫、浮山所,当初授田时是平均每户三十亩地左右,整个卫所二百年下来,渐渐开出了十五六万亩的旱田,还有几千亩临河的水田。 水田在山东十分稀少,可以种水稻,一年两熟,种的麦子也很高产,这些田全部是归高级武官们瓜分,为了省事,也不必得罪人,这些水田张守仁就不动了。 剩下的,就是十五万亩左右的旱田,也就是产量低,盐碱重,引水难,肥料少土地薄的一些很差的下田。 军户所有的,都是这种田地,所以一年到头,最多是不饿死,温饱都难,养牧畜牲口的粗粮都不够,所以军户过的十分凄惨,民户的土好好歹肥沃一些,交的赋税也少,一亩地才交三合五合,军户一亩,就算现在减少上缴的军粮,一亩地收成也要上交三斗,还得被上官克扣贪污,还要被武官们强迫给他们的永业田当免费劳力,军官家中有事,军户也要无偿帮手,所以不管是哪里,军户都是比民户低一等的存在,遇到灾害,也是军户很难坚持下来。 西北大叛乱,主力就是陕北和甘肃一带的边军和军户,明朝两大患,西北的军户,东南的才子,两个方面一起使劲,终于是把庞然大物给绞杀死掉了。 看到部下们面面相觑,张守仁哈哈大笑,对着众人道:“你们是想说,田地是各人的,怎么个屯法?” “是的,还请大人开释。” “田地是个人的,不过我们把所有人都花钱雇出来,大家一起耕作,耕牛由我们来提供,种子,肥料,也是由我们来提供,然后每天给工钱,最后收成的时候,一家一半,你们觉得这样合理吗?” “大人,这不大合理啊……”张世福摇头道:“这样军户是占大便宜了。” “就是要给人占便宜,大家才有劲头。收成多了,他们占便宜,每天领工钱,他们占便宜,这样的便宜占多了,我们的收成才会多起来。” 看着众人,张守仁笑道:“屯田,我不是太明白。不过,我已经请教了一些人,无非是大家多辛苦,多积肥,多用人力杀虫,深耕下去,旱田缺水,我们就用打井的法子,不信抽不出水来,江南有大翻车水车,我们也能用,明年夏收,我要看到积谷满仓,总之,诸君就多努力吧!” …… ……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七日。 张守仁的吉期是定在九月二十六,此时距离婚期不过寥寥数日了。 浮山上下,从周老千户到普通的泥腿子军户,都是笑逐颜开的模样。张守仁的喜事,竟象是全所第一大事,所有人都是欢天喜地的模样,这热闹欢喜的光景,竟是和过年都差不离了。 自张守仁穿越至今,已经快满一年的光景,这么点时间,在浮山这里,真的是发生了太多太多值得书写的事情。 每个人的感悟不同,或深或浅,或在外远观,或深入其中,成为这个变化中的一份子。 但无论如何,当张守仁的这件大喜事到来之时,整个浮山,从冷静到沸腾,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有置身事外的感觉!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