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 (第2/2页)
“差不多得有!”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但这鸡舍是怎么也看不出门道来了。一边议论着,一边就是把眼神看向张守仁。 这个人,一边在磨刀霍霍的备战,随时准备出动打仗,一边又悄没声的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场来! 对明朝人来说,养鸡不是稀奇的事,象张守仁这样的养鸡,才是稀罕事。 当时的人养鸡,最多不会超过十只之数,一则没那么多剩饭剩菜,也没那么多功夫照顾,二则鸡会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一死就是一窝,养的越多,损失越大。 再加上鸡的生长周期不算长,养一批杀一批卖一批,反正循环着养和卖就是了。只有下蛋的老母鸡,那是一直养在家里,不过数量也不会多,最多三五只就够了。 张守仁的这一排鸡舍,投放的时候就是一千五百只,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死了二百多,还剩下这一千多只。 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个死亡率是可以接受了。 鸡长的越大,抵抗力也越强,精心照顾,张守仁觉得是可以把鸡养好的。 等再大一些,就分蛋鸡和rou鸡,分别来养,反正他地方大的很,也不必放在笼里养了,地方大些,通风好些,鸡生病的可能性也是降到最低。 喝的水是开水,喂的料也是煮过,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还有石灰消毒等措施,也是写成规章制度,规定下来。 这边的鸡场是有专门的工人照顾,外围是陆防营的士兵们把守,不要说老百姓不能随意进来,就是张守仁自己进来,还得对口令。 人来的少,人身上的各种病毒也不大可能传染给鸡群,危险性就是更小一些。 “这些鸡要是长大了……” “还有鸡蛋!” 老掌柜和秦东主的眼中,有火花四溅。 两个商人,立刻就是看出了这庞大的商机。鸡鸭鱼rou,人皆所欲。以前的大明,物价便宜,一只活肥鸡也就是四分银子,一两银子够买二十只的,养鸡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没有人规模化养殖,但小家小户好歹养一群,不费事,养肥了就卖,卖几只赚一两钱银子,换几斗米,一家人也好吃饭。 鸡蛋的价格也是不贵,几斤鸡蛋抵一只鸡,随行就市,吓不着人。 现在是不成了,也不知道咋了,年景不好不说,这物价是一年比一年高。普通人,哪怕就是秦东主这样的大商人,也是搞不清楚明末物价持续上涨的真相,不过对物价的把握那是没有话说的。 现在一只活肥鸡,最便宜也得六分银子,肥壮一些的,卖个七分八分,也不是不可能。 十来只鸡,就是两把银子,眼前一排鸡舍是一千来只,十排是多少,百排是多少? 持续不断的出笼,又是多少? 一买数千只,尽快出手发卖,鸡不比牛羊,小门小户的城里人也舍得买只来吃吃,鸡蛋也是补身子的好东西,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再省也得花这个钱。 这个商机,就是值得今天跑这么一趟了! “国华,老头子脸皮厚,这可得先说一句,鸡成了,我们利丰行先要!” “哈哈,既然你们今天来了,自然也是先尽着你们。” 张守仁也不为难他们,养鸡原本就是要卖的,当然军中所需也大,但他的鸡场除了圈养,还打算叫农户多放养一些,鸡好养,好吃,再加上大量购买鸭苗,叫每家农户都放养鸭群,也是替军中的rou食补充预备的,还有附近的山林很多,草地也多,放羊的人却少,这一点也是叫张守仁发觉了,羊群以三五十只左右的规模,最少放他几十过百群。 明年这时候,恐怕rou食多的吃不完了,吃不完,不卖难道留着发臭? “卖,卖,哈哈。”张守仁十分高兴,对着两个关系不坏的商人道:“那边是猪舍,也有一百多排,每屋两头,先养着五百头,这数字吓人否?吃不完的,也是要卖,还有这白河胶河一带,打算大量放养鸭群,挖的池塘,也是要放鸭子,还有林中养鸡,放鹅,羊,这么多好吃的,也不能尽着我的人全吃了,两位买回去,我胶莱一带的百姓,以后不必素食小菜,也能经常吃点荤腥了!” “大人的用意,恐怕还不止这些吧。”半天没说话的陈公子说话了,声音竟是带着颤音。眼前这一切,给他的震撼肯定不轻,所以他眉头紧皱,十分紧张的模样。 “当然不止如此。”张守仁大笑道:“鸡舍里每天都铲粪,投入池塘,用来喂鱼肥塘,猪粪,铲起肥田,肥塘,都是好东西。有眼前这些,就是一个大生态圈,我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