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_第三百章 军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章 军议 (第2/2页)

际情形了解的进展,得益于孙承宗。

    孙老头对清方的内情,知之甚详,当然这也包括清军的实际人数。对明朝很多人,甚至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恐怕在这方面都是一团雾水。

    主要是清军的战斗都是干脆利落的胜利,每一次都是决定性的大胜。所以除了辽东一些真正了解内情的人之外,很多人对清军实际的人数都是毫无概念,根本不曾有一个淮确的说法。

    每次清军入关,为了虚张声势也是极力夸大自己的人数,号称二十万,号称十万等等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后来修史的时候,为了夸大战果,又是故意减少自己一方的人数,夸大明军或是顺军的人数。

    比如守潼关时,李自成拼凑了二十万人,夸大成五十万人,结果清军破潼关后,后来就是在史书上恶狠狠的记下了大破李自成五十万人的记录!

    这种事,类似后来游戏中的战争迷雾,后世人看的很清楚,当时的人却深受迷惑,不能解开这种迷惑,就会对战争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偏差。

    张守仁设军情处和特务处,起因也在于此。

    孙承宗替他们解决了不小的麻烦,比如八旗怎么编成,大约有多少丁,成丁是每三年一考核,合格者为步甲,更精锐的为马甲,然后现在是阿礼哈哈营,葛礼什贤营,巴牙喇营,此外还有虎枪营和神机营等更多的营头,蒙古八旗是在以前编成左右翼,前几年编成了蒙古八旗,力量大为增强。

    汉军现在也开始编旗,加上三顺王的降军的实力,也成为一支很强劲的力量。

    总体来说,在清军入关前后十来年的光景,满洲八旗一共是六万左右的男丁,最多不曾超过七万,最低时跌破六万。

    旗丁就这么多,六万男丁,这是包括十五岁的少年和四五十的老旗丁在内的人数。

    在这其中,会有相当多勇气不足,射术不精,骑术马虎的不合格的男丁,战争技巧也是一种天赋,以入选步甲的就是合格的战士,想成为马甲或是巴牙喇,那是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所以清军的绝对主力,人数从来不曾超过两万人!

    以少数女真精锐,控制蒙古,汉军,这才是清军实力的构成方式。

    以现在来说,清军的全部兵马包括全部旗丁在内可能是有十几万人,但合格的战士人数,能长途奔袭数月,参加无数次战事的精锐将士的人数,连蒙古和汉军在内,也就是五六万人的规模。

    这五六万人是不可能全部派到关内,在清军从墙子岭等处入关时,皇太极还在领军威胁关宁,为入关的清军打掩护,他的手中也要留相当的实力才行。

    还要有一部份人马保卫赫图阿拉到宽甸一带的广大地域,屏障和护卫自己的大后方,同时威慑不那么老实的朝鲜。

    能入关的战兵数字,当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以姜敏根据此前战事的推演来说,清军满八旗一万四五,蒙古八旗三四千人,汉军两三千人,一共是两万多些的战兵。

    加上辅兵,也就五六万人。

    “真是奇耻大辱!”

    孙良栋气的脸都红了,如同一只刚被煮熟的螃蟹般红的通透。

    诺大明朝,被几万异族兵在境内横冲直撞,杀的屁滚尿流,不仅一败再败,还有几万铁骑,号称海内最强的强镇的兵马,一年几百万饷银养的兵马,居然被两千偏师杀到溃败逃窜……在场所有的浮山将领都是气的胸膛起伏,只觉得有一口闷气在心中,实难开怀。

    相比众人的愤怒,姜敏的冷静就更加可贵了。

    人数,行军路线,补给路线,清军的行军速度和山东东昌府各州县的情形了如指掌。

    按姜敏和参谋处的推演,也就是年前年后,清军兵锋必至济南府城之下!

    “还要请诸位多加辛苦了。”

    虽然不是济南府人,但李佥事已经在济南多年,安家立业,购置房产。此时此刻,想起济需城中的家人qi小,还有自己的职责,他的神色十分不安,惶恐,还有一些难解的痛楚。

    身为兵备佥事,见事竟不如一群武夫清楚,看人家的军议,条理分明,把一切说的清清楚楚,对方兵力,人数,将领,行军路线强度和补给,都是一清二楚。

    自己一方,也是十分明了。

    到这个时候,李佥事才明白过来,自己以前对战争的一些了解,其实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臆想,来自于完全的无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佥事再次开蒙,知道了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37/37155/.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