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 (第2/2页)
不对,闹事的也有不少本城的爷们,看他们挨杀,这心里怪不落忍的。 “大人,是俺不对!” 一见是大队的穿着军常服,手中持长枪或火铳的浮山兵到了,高虎的脸色是一片惨白,重重叩首,请罪道:“请大人斩俺一个,不要杀他们。” 他这么一说,其余的济南民壮也都跪下,齐声道:“请大人治俺们的罪,高虎替俺们出头是好意。” 曲瑞是在练兵时听说有异常,和中军张世强一起赶了过来,此时一见并无大事,当下便是放下心来,他不是多嘴多事的人,只是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悄没声的站在张守仁椅子后头,和内卫队官李灼然对了下眼,彼此微微一笑。 “这事儿难办了,”李灼然小声对曲瑞讲了经过,然后挠头道:“不知道大人怎么处理了。” “嗯。” 听了这样的事,曲瑞也是心思沉重,但一时半会的也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 叫流民赚钱吧,本城的民壮们也要养活糊口,叫流民们任事不做,每天就领粥吃,似乎也不大对劲。 再说,流民中有这么多民壮,成天吃闲饭不干事,恐怕本城的人更加不满。 粥厂也不能这样大规模的一直办下去,不是常久之计。 在当时的大明,每个城市都有粥厂,包括京师在内,但数量是有限的,粮食来源也是本城士绅的募捐为主,要是本城居民全部反对,粥厂也是办不下去的。 此时张守仁也是转向杜伏虎,问道:“伏虎,你是河南哪儿的人?” “小人是河南鄣德府的。” “鄣德府,是在河北吧?” “是的,大人。” “在济南多久了?” “一年半啦。” 说到这,杜伏虎也是十分难堪,低下头去,身边的那些河南流民,个个面露愧色,头也低在地上,垂首无语的样子。 “为什么不回去呢?” 张守仁想了想,温言道:“鄣德府这一次鞑子都没过重兵,只是sao扰啊。过一阵子,鞑子退过通州,往关外去的时候,你们就能上路回乡了。嗯,如果不够盘缠路费,就由我浮山开销吧,算你们十来万人,三万户左右,一户给一石粮,加几两银子,这笔盘缠我还是出的起的……” 说到这,一群河南人,都是铁打的汉子,但也是忍不住哭出声来了。 杜伏虎趴在地上,撑着自己,但浑身都是在不停的战抖着:“大人,您这份心田,俺们是没有话说了,不过俺们不是不想回去,也不要想要盘缠路费……俺们有手有脚,逃荒还要吃好喝好不成,有野菜吃都中。就是,就是咱们实在是有家难回了啊。” 这么一条长大汉子,在自己面前哭的象个孩子,张守仁也是吃了一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双手扶住杜伏虎,柔声道:“伏虎,你莫哭,我是朝廷的从二品武官,都指挥同知,游击,守备,你们有什么委屈,告诉我,我替你们做主!” 他这么一说,杜伏虎勉强住了悲声,但却是摇头道:“俺们这事,大人是没有办法的……” 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了一张发黄的旧纸出来,呈给张守仁道:“这是俺们花钱公推的人回武安时抄录的,读了这个,咱们算是断了回乡的念想了。” “我来看看。” 张守仁知道必有原故,当下便是重新坐好,将那纸张放在眼前,轻声读了起来:“本县原编户口一万三十五户,今死绝者八千二十八户;原编人丁二万三百二十五丁,今逃死者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丁。通计,本县正派条银、新、旧、剿三饷共银四万四千七百九十五两,漕米二千三百四石,辽米豆共一万二千五十三石,临清仓米六百八十石,禄米八百四十二石,加以三年积欠,应征不下十余万……” 读到这里,在场众人,无不神色惨然。 鄣德府武安县并不是战场所在,也没有经过流贼或官兵驻屯,没有兵灾,结果在还算太平的时候,户口从一万多户死的只剩下两千户,壮丁也从两万多人,或逃或死,只剩下一千八百丁。河南灾荒之惨,人民遭遇之苦,在这些数字之下,却是无数惨死的亡魂。 这其中,有老人,有妇人,有孩童,多少家庭从安康到破产,从追求幸福到全家死于路途,祖孙相拥而死,母女相携而亡,或是全家一起饿死,甚至又有易子而食,甚至子食母,父食子的事,也并不是没有……多少人伦惨剧,令人觉得伤心惨毒,而这些东西,就全部包含在这些抄录下来的奏折中的数字里头了!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