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东暖阁 (第1/2页)
人群之中,不乏知兵者。.tw. 人们的议论,如果不在点子上,很多人便是懒怠回答了,听到有人疑惑的内行,便是有人答道:“不是所有精锐都是在镇标或左右协副将直领,这是浮山营,原本只是守备胶东的地方营伍。不过,此次济南大捷,便是他们的游击,现在的征虏张将军领着这个营打下来的。一阵斩首近两千,其中真正壮夷有近千,甲仗粮草无算,这是国朝自萨尔浒之后的最大胜仗!此前,我尚且有疑惑,这其中怕有吹牛的地方,今天一看这浮山营的军纪如此,心中疑惑尽消矣。” “不错,征虏将军由游击一跃成为武臣一品,尚且加了不少荣衔,这个营将来也就是镇标直属了。” “不是侥幸啊……我家在广渠门,历次虏骑入侵,见的勤王兵马多了,有这浮山营一半军纪的,也是凤毛麟角啊。” “怪得我听说这张征虏二十来岁就位至左都督加少保,原来就是他带出这虎狼之师来。这么说,加副总兵也不算什么了。” “唔,大约是朝廷是压一下,毕竟太年轻了嘛。” “听说浮山营是来祝捷献俘的……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胜,皇上要告慰祖宗了。” “好事儿,我也听说了,赶明儿一定得跟着瞧瞧热闹去。” “张征虏在哪儿呢?他没在这里头领兵?” “听说昨儿就走了,今儿得去兵部和礼部办献俘的手续,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随意。” “浮山营和杨阁老可不对付嘿……我家三舅就在杨阁老府里帮厨……” 要不说,京城的百姓不是普通常人,在地方,很多事情就算是州府县郡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就算是总兵副将,也未必尽数了然内幕,而京城之中,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朝堂风云政争的要角,在他们嘴里,也就是三大爷二叔七舅姥姥,云淡风轻的,不咸不淡的,就是这么很轻松的将这些十分要命的事,以市井闲聊的口吻说了出来。 “怪不得这些兵住处也没有……” “吃的也差啊,就是买点馒头稀粥,这可是立了大功的兵啊。” “岳王庙可就在这不远,做这等事的,小心雨天落雷!” “这不就下着雨么?这些达官贵人,哪里真的把老天爷看在眼里头!” 议论声里渐渐也就有了很多不平,和真正知晓内幕的人不同,这些朴实良善的百姓可不需要顾忌什么! 一个穿着宝蓝棉直缀的中年商人打着油伞,冲入雨中,没过一会,就是拎着几只酱鸭子回到棚前,脸上也是诚挚的笑容,对着棚内的浮山将士叫道:“众位军爷,你们杀鞑子辛苦,到京城地界,咱不是什么有钱人,断然也不能够叫列位就干吃这馒头……这几只鸭子,不要嫌少,一棚一只应个景吧!” 一边说着,一边就是将酱鸭不停的抛在浮山营将士们的餐桌之上。 砰砰声中,在场的浮山将校们都是哭笑不得。 军中用餐,早中晚三餐各有规矩,今日早餐就合当用此,但这些京城的民众显然是不明白这一点。 酱鸭之后,就是酱肘子,酱牛rou,酱猪手…… 这个年头,没有冰箱什么保鲜的电器,保鲜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把食材制成腊或酱的,南方以腊为主,北方自是以酱为主。 此时各式酱rou在天空中飞舞起来,比如棚子外边的雨点落的还要更加密集几分。 将士们原本都快吃完了,士兵用餐,只要不伤胃,就是能多快便有快。 但此时所有人都低下头却,捧起碗来,继续静静的用餐,只有军官们强忍着自己的情绪,用随身的小刀把这些吃食分开,招呼部下:“来,都吃几口,这是京城里爷们的一番心意,咱们断不能浪费了。” 筷子这才伸了出来,挟一筷子,尝上一口。 味道不一等,有的很好,有的平常,不同的铺子自是做出不同的酱鸭来。但每个浮山将士的心间,却是有着相同的滋味。 张守仁每常和他们讲说的军人荣誉,还有“子弟兵”的概念,在这远离浮山的地方,又是很鲜明的浮上了心头。 …… …… 雨水落在皇宫的廊檐上与落在民居上时没有丝毫的不同,但雨水顺着檐沟下落,然后沿着排水道不停的排走,虽然半夜落雨,但在宫禁之中,广场上的方砖也就是一层层清浅的水渍,绝不会绵延成片,成为积水。 行走在庞大的宫殿群中,四周是积帘般的雨幕,而惯常的映入眼帘之中的明黄色调也在雨水中变的柔和了一些,令人觉得心头的冰冷和森严之感也减低了一些,弱化了一些。 曹化淳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