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将 (第2/2页)
了起来,然后又向汤若望辞行:“一切顺利的话,这几天可能就会有旨意叫我率本部兵马返回登莱,下次再来京师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在此向先生辞行。” “但愿能很快再见,愿天主保佑你,祝你平安无事。” “我平安无事的话,我的敌人就倒霉了,恐怕天主也不想见太多的杀戮,这事儿咱们就不麻烦他老人家了。” 张守仁哈哈一笑,汤若望也是微笑摇头。 就在众人告辞出门时,适才那个老者也是跟了出来。 “老丈,挡了咱们的路啦。” 在门前,老者和两个从人把门堵住,张守仁的亲兵也不敢恼,只得小心翼翼的提醒着。 “不错,不错!征虏,你本人为人谦和有礼,有君子之风范,而带的兵马,也是颇有有礼,这就很难得了。” 此时老人才开口说话,一开腔,就是叫人觉着不同凡俗。 说是声若洪钟也是一点不错,腔调也是浓厚的西北腔调,厚实质朴,十分有力。而且,细听之下就能听出来,那是久居上位发号施令者才有的腔调。 到此时,张守仁若是这样还猜不出这老者的身份,那就太过愚笨了。 不过他脸上还是略有惊异之色,看着那个老者,缓缓问道:“是尤帅么?” “不敢,败军之将,还称什么帅?” 尤世威确实是牢sao满腹的样子,他在辽镇是受排挤的,靠着自己的一些榆林子弟兵,好不容易干出个局面出来,但剿贼派他当前锋,驻地是驻在大山里头,给养跟不上,子弟兵也没有办法维持战斗力。 如果他能一直呆在辽镇,补给和军饷是和吴家祖家一样的水平,怕是早就带了一支雄兵劲旅出来了。 就因如此,他对自己的失败并不服气,对辽镇上下补偿他,提议他到登莱干这个空头总兵的建议也并不喜欢,但此时他是改变了主张……张守仁这个后生,看起来脾气不坏,而且,从他招揽汤若望的举措来看,也是一个心里有想法的。尤世威将门出身,虽然耿直,有一条倒是十分清楚,跟着狼吃rou,跟着狗吃屎,既然张守仁象是一个能做大事出来的,又何妨同他共事两年看看? 就算将来合不来,总归比现在狼狈回家要好的多了。 想指望派到别的军镇,或是真正复起,自己这样没兵没将又没有朝中强援的武将是不要想了啊…… “就这么说定了吧……老夫愿意和征虏一起锅里搅几年马勺,若是能立下什么战功,能叫老夫风光回乡,就算是完了老头子一桩心事,唉,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喽……” 尤世威倒也光棍,最后的话也是十分直率,他到登莱,也就是借着张守仁的干劲和实力,最后捞一把战功,平安加风光回乡,朝廷到时候再授给张守仁总镇实职,两行其便的事,他不会捣乱,也不可能给张守仁添什么乱了。 “尤帅的话,我可不敢赞同。年未及花甲,骑得烈马,挽得强弓,将来登莱若有军兴,仍然是要仰仗尤帅的……” 张守仁的话,尤世威也只当客套,呵呵一笑,与张守仁拱一拱手,竟是带着两个小奚奴飘然而去。 “这老将军,有意思的很。” 张世福此时也放下心来,浮山众将,最担心的就是朝廷果真派一个强势总兵来,大家虽然不惧,但也是一桩添堵的事,现在的结果,也是十分完美了。 “嗯,准备离京吧……” 跨出房门,回首那尖顶入天的小小经堂,张守仁神色也是有几分疲惫和迷惘。 历史,真的会因自己的插手而发生真正的改变么? 这经堂中的人,又仍然会落得自己在史书上看到时的那种凄惨境遇么? …… …… 此后的发展,果真也是十分顺利。 崇祯和朝中上下,包括兵部在内,都是替张守仁这群大爷找到了主官感到十分高兴,兴奋之下,种种手续都是办的飞快,兵部的那些老爷们都是忙到飞起,三天功夫都不用,一切手续都是齐备。 尤世威是原本准备黯然回家的,既然朝命他为登莱镇总兵,也就收拾行装,果断和张守仁等一起离开京城,共赴登州上任。 到浮山营上下和尤世威一起出城时,朝命是礼部并兵部等相关衙门送行致酒,对一群武将来说,也是不小的面子了。 几年后杨嗣昌出京时,皇帝赐诗,赠尚方宝剑,并且亲自送行,那份风光是张守仁等没有办法比拟的,当然,下场如何,也是截然不同了。 ://..///37/371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