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通上古?我真不是古代道祖_第一百零二章:述道众生,陆煊成圣(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述道众生,陆煊成圣(二合一) (第2/4页)

r>    再后,四面八方,有修士遁来,安稳于周侧,

    百里之外,大地分裂,黄泉涌出,鬼门关现而开,诸鬼神于门后做礼。

    天穹之上,云雾缭绕,天门隐现,神山巍峨,宫楼玉宇影影绰绰,仙神于天上静听。

    天上人间地下,都曾听闻孔子之名,更晓陆子之威德,此刻两位人间最大的大能述道,竟是惊动了仙佛神鬼,都悄然而至,都想听一听,陆子与孔子的道。

    这无关乎立场,无关乎彼此的关系,只是为听道而来,干净纯粹,却也彰显出两人的声与威与德。

    真仙站立,天尊端坐,甚至有佛祖西来,垂目洞察。

    俱在看,俱在听。

    “咦?”佛祖目视牵牛老农,心头生出惊疑,而惊疑才起,便又觉得恍惚,再至心神宁静之时,却不再关注老农,下意识的将之忽略了。

    “只是一老农。”佛祖这般做想。

    而地面上,陆煊神色祥和,听见孔子之问,笑道:

    “你一问天地自然,二问仁义,如今问我何为大道.”

    他心头有些发麻,脸上却不曾显化出分毫,这大道,他也在求,如何能知?

    陆煊打算坦然,直述自己不知何为大道,亦不知如何走入大道之门时,牵着牛儿的老农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手掌悄然间在牛头上轻叩三下,震动顺着牛儿传至道人身上。

    陆煊似乎也被叩了三下脑袋,忽而醍醐灌顶,脑海中多出万般玄妙,神色一肃,他正待述道,却察觉天地有变,侧目看去。

    陆煊瞧见有一片山河被撕裂擒下,自当前岁月剥离,有一个人影被丢了进去是张师兄?

    老农也侧目,眉头微微一皱,但并未去洞察,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陆煊收回了目光,温和道: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也,天地之内,寰宇之外,诸界万灵,日月山河,其形皆有不同,而类同的,顺其自然之生灭,随其自然之止行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有不同。”

    陆煊吐音之时,神色肃穆,道袍猎猎作响,头顶道冠亦在微微震颤,所述之言,是他之语,却又是老农在借他而述。

    述道者,陆煊也,更为太上也。

    太上讲道,天地恭听。

    大道音凶猛伟岸,传遍了天上地下,震荡周天,却是引来更多的仙,更多的神,又有一位佛祖亲临,过去佛祖和现在佛祖皆来此听道,引得群仙哗然。

    孔子对天上异象似乎未觉,疑惑发问:

    “老师,万物之形,皆为不同,而观其所类同之事物,又有何益?”

    老农这次敲了三下虚空,如同敲在陆煊头顶。

    伴随三下轻叩,陆煊再次有所大悟,吐音如大雷,震天而彻地:

    “观其同,则身齐于万物之同,齐于物,齐于事,齐于是非,齐于我故可视生死与昼夜同,祸与福同,吉与凶同。”

    顿了顿,他目光一凝,明明是自己在述,却也是自己在悟,又继续道:

    “洞察天地万物之同,视一切为一,而自身在万物中,则自身也与万物同,自身与万物俱为一体,此为大道之门。”

    孔子恍惚,天地为我,我为天地,万物类我,我类万物

    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语:

    “既如此,我传仁义于我自身,与传仁义于天下,有何异哉?”

    他忽然失去了求仁义、传礼仪的心思,压在心头的执念散去,如释重负,身心皆轻而清。

    老农再叩三下虚空,牛背上的道人亦随着叩动而再有所悟,出声道:

    “大道,深沉似海,高大似山,遍布寰宇内外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而无处不至,求之而不得,论之而不及。”

    他心思勃发,声音传奏苍穹,群仙不自主的折腰做礼,听的个如痴似醉。

    陆煊忽而大笑,在讲道,在悟道:

    “夫大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天得大道,则天高,地得大道,则地厚,日月得之而行于昼夜交替,四季得之而万物有时序,我得之,伱得之,当如何!”

    孔子本就抛却重担的身心为之一震,思绪恍惚,道音贯耳,心念好像腾于云中,潜于海底,入于山林,存于万物!

    他身为万物,万物为己,心旷神怡,大赞大叹道:

    “阔矣!广矣!天边无际,吾在世数十年,只知守仁守义,却不知天地之大,万物之广,岂只在于仁义?老师之言,令我好生畅快.再讲,再讲!”

    老农微微颔首,正欲第三次叩虚空,叩陆煊之心神,令其恍然大悟,

    可手指头还没叩下之时,却见牛背上的道人却大笑,然后在老农惊愕茫然的目光中,吐声如雷而似潮:

    “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得道也,随势而顺应者,为圣也!”

    一番道音,震响天宫楼宇,凌霄殿中,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