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_第201章 宛城张绣和贾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宛城张绣和贾诩 (第1/2页)

    第202章宛城张绣和贾诩

    曹cao疑惑地从小吏手中接过竹筒,打开,从里面掏出一张布条。

    荆州十万火急?

    之前自己已经根据郭嘉的四步计策布置了下去。

    如今还能有何十万火急?

    然而,当他看到布条里的内容之时,他只感觉头痛欲裂,站立不稳。

    四周的人纷纷道:“司空!”

    “明公!”

    “父亲!”

    卞夫人在一旁忙搀扶住曹cao道:“夫君,怎么了?”

    曹cao强行支撑站住,没有摔倒,颤巍巍地将布条递给身后的荀道:“文若,你念给我听听,看我是不是看错了?最近头颅总会有些麻木疼痛,或许影响了视线。”

    荀怀疑地接过纸条。

    郭嘉也道:“附议。”

    曹cao长长叹了口气。

    长沙太守张羡向来以汉臣自居。

    而自己这次出的计策,竟然出现了如此大的过错!

    郭嘉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曹cao,垂首道:“司空,郭嘉无能,让――”

    凡是有疑难,必将和他商量。

    “占据宛城,他们既可以直通许都,也可以西出关中。”

    甚至,刘表还让他联系了荆北大将文聘。

    司空如此信任自己。

    难道没有成功?

    两人虽然相差了二十来岁,却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曹cao仰天长叹道:“这真是天不助我!”

    甚至,他的部曲在乱军之中杀死了曹cao的亲卫队长典韦,还有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

    “荆州看起来不大可能保得住。”

    又要征伐宛城了吗?

    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虽然投降,可从未提过要上交兵权。

    “刘表之死,定然和他有关。”

    这里有什么内容,竟然让司空如此震惊?

    其他人也都大气不敢出一声。

    原本以为,这种状况至少会持续很久。

    以江东新主如此雷厉手段,他不太可能会给北方大军南下的机会。

    “关中方向是我们最后的生路,一定要打通。”

    刘表突然病逝,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还有,自己代笔司空,写信给交州士燮,让他联合百越之众和山贼,在江东后方捣乱。

    荀道:“我们必须趁袁绍还未南下之际,二征宛城,拿下张绣。”

    而且,将来己方已经没有了主动权。

    “我张绣死则死矣,可叔父的这些部曲,我却要带回武威的!”

    脑海里浮现典韦、长子曹昂等人战死的场景,曹cao沙哑着声音道:“文若、奉孝,你们帮我布置下去,尽快调集军队,我们再次出征宛城。”

    江东一旦撕毁同盟协议,大军北上,己方只能处于被动。

    “为何会如此?”

    荀心里也沉甸甸的。

    “为何江东会和长沙联合?”

    此人便是宛城如今之主,张绣。

    四周的官员一个个瞠目结舌。

    “再派使者前往长安,看看钟繇和关中诸侯的关系如何了。”

    直到两年前,他接管了叔父张济的部曲,又打听得知贾诩处境不如意,才紧急派人去将贾诩及其家人全部接了过来。

    而贾诩也在董卓账下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他的眉头却始终一直微微皱着,似乎有着很重的心事。

    只是,乱世之下,有些东西,不是情谊能够衡量的。

    张绣见状,忙迎了上去道:“贾公!”

    只要派出重兵把持襄阳、合肥和广陵。

    刘备看着曹cao离开,眼睛里噙着一缕亮光。

    这是曹cao最危险之时刻。

    两年前,曹cao率军来袭,他原本听从谋士贾诩建议,选择投降。

    或许这次密谋,真的会成功!

    “此人野心极大,又无独掌一方的本事。”

    下一刻,他的脸色也刷得下惨白,一脸震惊的神色。

    他的身旁,郭嘉忙将脑袋探过去,眸子微微缩着,一脸无法置信地念出声道:“荆州牧刘表病逝襄阳,四大家族以蔡瑁为主,扶持二公子刘琮即位,江东联合长沙,两路大军齐出,攻克江陵郡和江夏郡,荆州危矣!”

    张绣一脸懊恼道:“我这些年在作甚!婶婶,婶婶没保住;如今,就连叔父这数千部曲,我也保不住吗?”

    否则,为何这十万火急里没有说明?

    可惜,在进攻南阳穰城之时,张济被流矢射中而死,作为侄子的张绣便接管了张济的数千部曲,并且和荆州刘表达成协议:刘表让出宛城,让张绣及其部曲屯兵,而张绣则作为荆州的犄角存在,和荆州策应,防止北面和东面敌军来犯。

    “江东,当真是天命所归乎?”

    郭嘉神色也有些忧伤。

    为何会没有成功?

    一直以来,百越之众和山贼都是江东顽疾!

    江东旧主孙策也是死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