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刘琦回城 (第1/2页)
刘琦帐中。
刘磐接过信件,低头细细瞅去。
一旁的黄忠也靠前两步,侧首定睛看去。
只见上面字迹甚是潦草,似是匆忙写就。
看罢,刘磐气冲牛斗,黄忠眉头紧皱。
也许是怒意迷了心窍,或者是气愤失了理智。
刘磐竟然悍然请命道:“大公子,磐伏请兵马杀回襄阳,定诛蔡氏满门!”
“放肆,汝欲学南阳张羡乎!”刘琦闻言大怒,猛地一拍案几喝道。
“磐不敢,还望大公子恕罪。”刘磐连忙低头请罪。
黄忠与伊籍二人也赶忙上前拱手道:“大公子息怒,刘将军也只是心忧使君耳。”
话虽出口,但他们的心中仍然有着不小的疑惑。
毕竟按照他们以往的认知,大公子此时的反应更应该是六神无主,全然没了方寸才是。
难道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有可能只在一瞬之间吗?
他们不敢相信,却也没有露出丝毫异样,只是低头沉默。
在这种危难时刻,不论是因为什么,保持着最基本的谨慎都会是明智的选择。
“唉!”刘琦幽幽一叹,语气略有几分莫名。
“襄阳之事,二位将军就不必烦忧了,当前还是要以平叛为务。无论发生了何事,此地绝不可生乱!”
此番话,刘琦说得斩钉截铁,不容丝毫商量。
“至于书佐,明日便与吾一同返回襄阳吧。”
这时,刘磐插话道:“大公子,襄阳城内现在祸福难料,还望允磐随行,以策万全。”
闻言,刘琦略微思虑少许,沉色道:“如此,军中无恙乎?”
“大公子勿扰,军中有黄老将军一人,足矣!”
“既如此,从兄且自去安排。”
待三人离去,营帐之中再次恢复了平静。
看着眼前那微微跳动的烛火,刘琦闭上了眼睛,慢慢陷入了回忆。
建安四年九月三十日,夜,镇南将军府,刘表书房。
“琦儿,此去军中,便不要再回来了。军中自有汝从兄照应,为父也能放心一二。”刘表语重心长地说道。
“父亲……”刘琦有些错愕,双目之中闪过丝丝茫然。
他虽早知会有这么一天,但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般迅速,如此的让人猝不及防。
“待南部四郡平定,为父会表汝为长沙太守,并留磐儿驻节长沙,以护汝周全。”刘表摆了摆手,继续道,嗓音显得十分沙哑。
此时的他就仿佛是在交代后事一般,令人心酸,他离花甲都还有二三年岁呀。
原本,他也并不想现在便如此行事,但奈何天不假年,人难遂愿,他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他再继续下去了。
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不如趁现在早做安排。
正所谓时不我待,索性便借着这次机会,将其置于大军之中,如此他也才能放心一二。
毕竟待他西去之后,这荆州牧的位置必然也轮不到刘琦来坐。
而等到刘琮登位,蔡氏势必会一家独大,而其又是一贯的嚣张跋扈,定然难容那些曾与之敌对之人,如此则荆州必乱。
到那时,他的三个儿子们也一定会再次成为各方算计的筹码,从而任人宰割。
三子中,次子有蔡氏护佑,而小子年幼,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便就是这长子刘琦了。
所以此事必须得妥善安排,以期能够护得他周全。
想到这,他的眼中不禁闪过了一丝阴霾,他心有不甘啊。
想当初,他单骑入荆州,匹马定汉南,后来更是逐袁术,斩孙坚,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然而到如今,他两鬓斑白,已然力不从心。
士族终究是士族,哪怕蔡氏也只不过一地称雄,却也不是他能够动得了的。
强如曹cao也只是杀了一个名士边让,就让兖州差点易手。
所以,他只能忍,哪怕是刀已上脖,他也得继续忍下去。
所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最终,他也只能感慨一句生不逢时。
若是在太平年岁,他相信以他之能力,三公之位有望;然而身逢乱世,单只牧守一方,便已然耗尽了他全部的心血。
此时的他也只能尽一切之努力庇佑子孙,哪怕是有万种的委屈,千般的无奈。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刘表忽然咳嗽连连,忙抬手掩住口鼻。
“父亲!”刘琦急忙起身,上前两步后,端起茶盏,轻声说道:“父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