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谡乃扶社稷之臣 (第2/2页)
满的强调道。 “父皇有丞相为相父,吾为何不能以马师为相父?” 马谡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太子,有些难以置信了。 很难想象这是老实巴交的太子能说得出来的。一番理论砸下来,马谡都都不知道该咋反驳了。 在马谡愣神的功夫,刘璿趁机把这个定下来了。 “所以从今往后,马师就是吾之相父了!” 于是乎,马谡就这样成为了蜀汉第二个皇帝的相父。虽然马谡不是很情愿,不过太子刘璿可不管你这个。 太子刘璿历史上的评价是儒善,可并没有厚道哦。 历史上刘禅几个儿子,北地王刘湛刚烈坚强,有尚武之风,其余儿子多数都是儒善。 不过记载虽然不多,从刘璿的谈吐和智慧,马谡可以肯定这个太子不是个易于之辈。 “所以相父想吾为何样的君主?”认了马谡为相父,刘璿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开始请教起来。 马谡挑了挑眉,沉思了一下之后说道,
“我希望你为文景帝王,而非汉武。” “毕竟当今天下三分,汉室正是再兴之时。等殿下即位,天下应该已经再度一统,还于旧都也实现了。” “届时大汉这片遭遇苦难的土地,正需要休养生息。若是此刻强动兵戈,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毕竟朝廷的任何动作,到最后都会由黔首承担。荀子曾言,民为水君为舟,水涨而船高。” “而且还记得先帝说过的那句话吗?”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马谡来到东宫的第一天,给了这位太子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 ………… 马谡为太子太傅,开始了通过的自身动作影响起了下一代君主。马谡依靠自身的见识与名望,在给这位太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至少这位太子完全没想到,这位一身武将气质,下马写书上马厮杀的大将军,竟然是个黄老学说的信徒。 马谡的很多话让太子受益匪浅,尤其是那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虽然后面那句“而我不会做饭”比较煞风景吧…… 随后的时间里,马谡开始频繁出入东宫,为太子教导兵法和治国。后来马谡嫌太麻烦,直接申请把赵广赵统一起带到东宫教学。 刘禅欣然同意,分别加封赵广赵统为太子冼马,跟随马谡一起前往东宫。 这样的平静的生活在马谡看来还算不错,至少不会有人来刺激他了。 不过持续时间并不长,因为诸葛亮那边很快就完事了。 不管是府兵制还是马谡改良造纸术,都有完全可行。而且在蒲元的参与下,马谡改良造纸术的产量还获得了一个质的提升。 于是在理顺一切功劳之后,诸葛亮当机立断。 “此首功者,必马谡也!” 蜀中吃上药一觉睡到七点半,所以更新有点晚了…… 所以看在蜀中生病还尽力码字的份上,弱弱的求一张月票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