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期待值爆表 (第1/2页)
舞台上,学员们的表演还在继续。 继第二个女学员之后,接下来的好几个学员都相当令人失望。 她们走的也是杨轻语的路子,老歌新编,但问题是,她们编的明显没有杨轻语好。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们改的不够彻底。 杨轻语的新编,是把整首歌的曲子都换掉,你除了从歌词能听得出这首歌的原唱是什么之外,从其他方面听起来,完全跟一首新歌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这些女孩儿的改变,则只是动了一些小手术。 就像是之前那第二个学员,把歌曲的拍子从四四拍改成了四三拍。 虽然听起来旋律是不一样了,紧凑了许多,而且带上了一丝摇滚范,但是你只要仔细一听,还是能从中听出一些老歌的味道来。 只能说在原来的骨架上,换了一层皮,但人还是那个人。 其实这也不能怪那些女孩儿和她们背后的音乐制作人。 因为这种事,确实听容易得罪人。 你说这些经典老歌吧,都是乐坛里有头有脸的人写的,你擅自改动他们的东西,改得好就不说了,改的要是不好,能把人家给气得从棺材板里坐起来。 这叫什么?这叫亵渎经典啊! 所以这些词曲制作人也没办法,他们不敢改的太过分,把人家的作品改的面目全非。 所以他们只能采用这种“取巧”的方法,在不动原曲的调子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做一些小工作。 这样一来,即使他们拥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也没法在一个螺丝壳里做道场。 所以他们改出来的歌,要么是和原曲基本相差不大,要么就是像第二位女学员那样,把抒情歌曲改成摇滚,或者把动感旋律改成平缓的旋律。 但这样一来,就和观众们已经听得耳朵起了老茧的歌曲有了冲突。 人家本来习惯了听这首歌应该是这样唱,但你突然把它改成了快半拍或者慢半拍,就总感觉跟自己的习惯发生了抵触。 而大多数观众,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就很难更改,如果跟自己的习惯产生了冲突,会更加觉得难以接受。 这就是那些歌曲为什么明明都很用心,做了很多改编的努力,但却并不能得到观众欢心的原因。 反倒是杨轻语那种改法,大刀阔斧,直接把整首歌的曲子都改了,填上歌词变成了一首新歌,大家反而觉得新鲜,有一种探索新世界的感觉。 这才是双方的口碑造成两极化分离的原因啊! 所以舞台上渐渐出现了这么一个怪现象,只要主持人介绍这首歌是杨轻语重新谱曲,观众们就会充满了期待,下意识的认为这一定是一首好歌。 而只要主持人宣布这首歌的改编者是谁谁谁,在乐坛是什么身份地位,观众们反而无语了。 管你是谁?反正你没杨轻语编的好,歌也没人家好听! 我们只不过是群普通人,听起来好听我们就喜欢,听起来不好听我们就不喜欢! 观众们的思想就是这么朴实,这么无华。 于是到了最后一个杨轻语登台的时候,大家的期待值都已经达到了顶点。 之前杨轻语给别人写的歌都这么好听,那到了她自己,还不得拿出一首惊天动地的超级经典来? 毕竟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不断的熏陶,观众们都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