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WOC!真的是始皇 (第3/3页)
的经验积累,早已将制作流程标准化了,所谓标准化,就是将要成批两生产的东西将制作步骤拆解,一个人做一件事,这样生产效率会提高,如果我没记错,大秦的兵器可以随意拆卸组装,这就是标准化生产而成的。
嗯,不错,我大秦统一天下,兵器的制作工艺确实是如此做的,大秦铸造兵器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比六国要更好。 随后嬴政指向头顶的水晶吊灯,此为何物?为何能发光? 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灯,用于照明,这个时代照明工具很多,我们统称为灯,它不仅发光还会发热,这个是通过能量转换而来的。 能量转换,想必皇帝陛下有些不明白,这么说,这是通过水流带动机器运转产生的一种能量,而灯就是将这股能量转化为光,而转化光的过程会应为能量的不完美转化而产生热量。最常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阳光照在人身上会变热,这就是将光的能量转换为热的能量的原因. 嗯,如此说朕懂了,那水流转化成什么样的能量才能使灯发光发热? 王明阳一笑,这个问题陛下是问到点子上了,现在的人们用一种叫做发电机的机器,可以将水流的动力转化为电,我们所用来照明的灯具,就是因为它是用电来转化为光的工具,所以我们也叫它电灯。 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我们通常也叫电力,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所有的文明,离开了电那就相当于回到了你那个时代一样。 如此说来,这电力革新了整个社会? 是的,如今的我们早已离不开电力。 那你可知这发电机如何制作? 发电机啊,陛下以大秦的水平,暂时是造不出来的。不过发电机的制作原理也不难,对大秦而言难在冶炼和锻造技术之上。 不过,如果陛下能在这里多看书,相信你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朕正有此想法,不过你这个时代的文字虽与我大秦小篆多有相似,但差别甚大,恐难以理解。 这个啊,我想想,哦对了,可以这样,我可以将常用文字翻译成你能看懂的小篆,然后你可以对照来看。虽然有些麻烦,但总不能让你现学吧。 也对,只有暂且如此了。 朕还有疑问,嬴政在还没收拾的那堆书里捡起—本。 王明阳看嬴政如此动作,顿时明白,纸和印刷术对于大秦而言相当于一场革命,有了纸可以极大的提高书写效率,而且印刷术的出现会极大的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而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想而知,有多么重要。 于是不待嬴政开口便说道,这些书籍,都是用纸做的,相比你那个时代用的竹简,要更加轻便和方便,而且书写效率更高、承载字数更多,对你那个时代而言,算是颠覆性的东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造纸术配套的另一种东西叫做印刷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字印在纸上的一种技术。 印在纸上?你说得可是印章? 对,说白了就是印章。 那意思是……先将文字刻好,然后盖印在纸上?不对,如此岂不是即浪费材料,又费力?嗯……应该每个字都拆开单独做成—块,这样就可以通过组合排列而做到重复使用? 霍,不愧是秦始皇,眼光之长远,这印刷术虽然小儿科,但对于古人而言稍加提点,一下子就想到关键之处,让人想不佩服都难。 当然以现代人的思维而言,想到这点并不难,但古代人的思维可没有这么活跃,知识量相比现在而言也不可同日而语。 可造纸术始于西汉(约前118年左右,其真实出现时间,甚至还要往前追溯,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而最早的雕版印刷术(约始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年间)与造纸术相差700多年甚至更久,后又经过几百年(公元1041年)才被改成了活字印刷术,只是将固定版面的改成了一个字单独一块的印章,小小改变却用了几百年时间,可见古人思维之局限。 所以嬴政能一下子想到这点,真的很厉害,对此,王明阳只能归结于,不愧是千古一帝! 对的,陛下说的叫做活字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早出现的是雕版印刷术,其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固定用处,无法从新排列,只能印制同一内容,但活字印刷术就可以如陛下所言那般,不仅方便而且效率极高。 那这纸如何制造? 造纸术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汉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嗯不错不错,若是能回到大秦,别的或许带不走,但这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却是可以带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