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主帅 (第2/2页)
夏四面皆敌,北边图狼部时常犯边,西边流火荒原上的流火王国一直想东进,南边成国在我大周南云州那里进攻不动,现在一直想北上攻击大夏。如果这三个方向有危险的话,夏国是有可能和我们和谈解决永州的问题的。”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和几位参军商量一下再说。永昌,没事的话你就先去休息吧,明天本帅给你把麾下人马补齐。” “大帅,我想问一下,我们大周有姓胡的名将么?” “姓胡的名将?如果世祖起兵时的军师胡公先群算的话,那也是有的。”宋云森答道。 “胡公先群?帮助世祖制定战略,被世祖皇帝称为大周复国第一功的胡军师?”苏永昌反问道。 “不错,不过那都是三百年前的事了,胡军师之后我就没听说过什么姓胡的名将了。怎么?你怎么问这个?”宋云森疑惑的问道。 “宋帅,末将没记错的话,您的佩剑和先父留给我的那一把,形制上是一样的,只是剑脊上铭刻的名字不同。”苏永昌指了一下宋云森身后架子上横放着的佩剑,说道。 “不错,我的是秋叶,你父亲的是秋雨,你二叔的是冬雪。” “除了这三把还有哪些人有?” “这些剑是天禄九年,先帝在位时得天外陨铁,由匠作监的神匠蒲铁铖亲手铸造的。当时一共是铸造了十三柄长剑和四把匕首。先帝驾崩后,陛下把其中的九柄赐给了当时陛下最信任的九人。其中我和你父亲叔叔各有一柄。”
“那其他的呢?”苏永昌问道。 “廖凯源、葛怀章、刘仁杰、赵广云、赵远志五人都得到了,还有一柄在甘王殿下手里。其他四柄还在皇宫里收藏着呢。” “这五位除了刘帅还在世,其他四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们手里的宝剑有丢失的可能么?” “永昌,你到底想问什么?” “宋帅,我在宿城驿那个姓胡的都尉手上见到了一柄。”苏永昌回答道。 “你说什么?这不可能!你会不会是看错了?” “不会的,当时我和他交手时两把剑已经互相碰在一起了。我看的很仔细,剑身和剑柄都是一样的,只是没看到剑脊上的刻字。” “竟然会这样,用剑的就是你说的那个姓胡的都尉?” “是的!宋帅,陛下赐下的九把剑有不知下落的么?” “确实是有的,赵广云和赵远志被抄家时只在天都赵府找到了赵广云的那一把,赵远志的那一把没有发现。而且,陛下曾经另外给赵广云赏赐了一把当年同时铸就的匕首,也不见了。” “难道这就是赵远志的那一把?可怎么会在一个姓胡的人手里?”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查一查当年赵远志的亲属,我记得没错的话,赵远志有一个jiejie是嫁给了一个姓胡的偏将,这个姓胡的都尉可能就是那个胡姓偏将的儿子。” “那末将安排人去查一查!”苏永昌起身行了一礼,告辞出帐。 “等等!永昌啊,你去休息吧,这件事我让敏超去查就行了。来人,去把宋敏超给我叫过来。” 话分两头,昨夜和胡轩定下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后,魏林光还是觉得不安心。于是第二天一早就把自己的几个心腹幕僚叫到了自己的书房,一应安排和昨晚一样。 “各位,我这里有一个作战计划,各位看看可行否?”魏林光从书桌上取出几张纸,交给几位幕僚。 几人接过纸张,仔细的看了下纸上的内容。片刻后,一位五十上下的白须文士对魏林光拱手行了一礼,问道:“大帅,这个计划如果保密的好的话,确实有可行性。只是不知道这个计划是何人所制定的?” “是张使君的弟子,前些日子在宿城驿打败了苏永昌的胡轩都尉,哦对对对,现在已经是校尉了。”魏林光回道。“何先生觉得这个计划可行性有多大?” “如老夫所说的话,六成到七成之间吧!”何先生回答道。 “那霍先生、余先生和申先生呢?”魏林光又问向其他三人。 “我等与何老的看法差不多,在保密做好的情况下最多六成到七成之间。”三人对视一眼,回道。 “好,既然四位先生觉得可行,那本帅就冒这个险了!还请诸位先生帮我完成此战!” “谨遵将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