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狩  (第2/2页)
想法。    生于皇家,长于宫廷,年纪不大,可没一个是简单的。    那些只看到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缺点,看不到上位者权谋熏陶的优势,都是没有真正了解上层政治的片面观点。    接下来,当庭就开始封赏。    这和赵二的风格不同。    赵二在时,例行的是朝觐、赐宴和封赏三步曲,封赏总在最后。    也许那样显得郑重,国家爱惜名器?    最终选择归顺大宋的刘继元,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    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拜郑州刺史。其子杨延朗,敕封从七品武骑尉,有勋无职。    二人均在汴梁城内赐第置业,摆出了世居京城、开枝散叶的架势。    拿刘继元来说,此生可能就得终老于汴梁,不会有踏出京城一步的机会,如同刘鋹、李煜们。    而对杨业,崇简自有打算。    呼延赞仍担任铁骑军指挥使,兼授富州刺史。    这也算是超拔。    李继隆被免去御营前后巡检使,转任镇州都监。
    职位是升了,但显得与官家不那么亲近了。    富州与镇州,均是前朝设置,二人只是虚领而已,    原本历史轨迹中,呼延赞也兼任了富州刺史,李继隆确实做过镇州都监,不过时间要大大靠后。    崇简从三司副使升为权判三司。    这是实实在在的三司主官。    因为他的品级不够,加了个“权”字,判三司是当时三司使的官称,就好像权知开封府事就是开封府的主官一样。    王仁赡升为宣徽北院使,将计相之位彻底让给了崇简,让他可以在大宋的财政金融上大展拳脚。    要按德芳的脾气,对王仁赡之流,干脆一撸到底最痛快,但他初继位,老爹的旧人还不好贬斥。    众臣离开后,崇简单独留了下来。    “我猜想,没让你进枢密院或领其他禁军武职,许多人会感觉奇怪。”    德芳仍旧以过去的口吻道。    “是啊,尤其是你提出北狩的年号,谁都会想,你怎么把我排除在北狩队伍之外。”    崇简笑笑,也以平常的口吻回应。    “北狩这年号怎么样?那些大臣提出什么太平兴国,真是笑话,北虏压迫日盛,如何太平兴国?”    德芳见提起年号问题,连忙寻求支持。    崇简一走,他就感觉缚手缚脚,想做什么事都得不到支持。    中国封建时代,从某些方面来看,君臣天然是对手,在宋代,这主要表现为士大夫与官家之间的矛盾。    士大夫的代表就是那一群宰辅重臣。    德芳年未及弱冠,面对的对手是一群老江湖,再是从小耳濡目染,也不是对手。    没人提出垂帘听政或顾命摄政的问题,就要谢天谢地了。    “太平兴国是什么东东,也配提出来做年号,新帝登基改元,不成了儿戏?”    崇简首先对那个曾经在另一个历史空间使用过的年号发起攻击,同时也深感历史惯性力量的强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