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妇女之友 (第2/2页)
己的存款余额,瞬间就凉快许多。 此时已下午四点半,距离吃晚饭还有点时间。 他从床上坐起,重新打开电脑,找自己学医时存的那些资料。 刚才在看面板时,景阳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皮包环切术上,只是为了让它进入下一级。 但中医治疗术中还有两个,被他自动忽略掉了。 一个是砭石,一个是导引。 景阳自从拿到执业资格,基本上就是以中药、针刺、艾灸与按跷来给人治病。 中药、针刺与艾灸都好理解。 按跷包括的多一些,像按摩,推拿,揉捏,凡是通过手法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都算。 这也是他常用的手段。 砭石与导引,他所在中医科都没见人用过,所以他也很少接触。 但系统上全都显示1/100,这表示有这方面的能力,否则系统没必要这样提醒自己。 可是,自己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通过砭石或者导引,救治过别人的呢? 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现代中医把导引归类到气功里,说是一种锻炼方法,但景阳对此并不感冒。 一直想把气功这种东西,当成封建迷信去掉。
但有了上午的感悟后,他觉得也许自己之前的理解,粗浅了。 所谓的医学气功,并不是养生大师们借走宣扬那一套,而是治病救人的真正医术。 马王堆曾出土过一份导引图。 这是现今知道的最完整、最古老的一份中医导引图。 按景阳粗浅的理解,导引就是调整呼吸、意念和形体。 使气息在全身顺畅流转。 流转不通畅时,佐以形体引导,听起来很‘气功’的样子。 比如华佗的五禽戏,比如现代的广播体cao,都算得上是中医导引术。 只不过重视的人不多,又因为导引被归类为气功,重视的人就只剩下一些偏执者了。 即便是现在仍从事中医的人,也鲜有提及导引这个词。 “我这一点熟练度,是帮助的谁呢?”景阳冥思苦想,找不到这个人。 正想得入神,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的名字叫刘一景。 这是景阳大年的同学,睡在上铺的兄弟,不过大学毕业后,刘一景没留在东江市,选择了销售行业,按时间来算,已经有小半年不联系。 景阳坐起,接通了电话,疑惑道:“阿呆?” “景二,好小子,手机号还没换呐?”电话那头的刘一景哈哈大笑。 因为两人都有一个景字,所以为了区分,景阳的同学,喜欢叫刘一景景一,叫景阳景二。 但景阳不想当老二,也不想要老一,就给刘一景取了个阿呆的绰号。 “你现在人在哪儿?”刘一景电话里问道。 景阳站起,回道:“东江啊,还能去哪儿?你呢?” “哈,那就好,我半小时后到高铁站,咱们见一面,我晚上请你吃饭。” “路过?” “是的。对了,你现在应该还在当医生吧?” 景阳:“是。” “在哪儿上班?” 景阳说了地址,刘一景在电话中愣了下,笑的更大声了,说道:“那就太巧了,你来,我给你介绍一个大美女,以后你们就是同事了。” “哈?”景阳有点懵。 “快来吧,我晚九点还得走呢。” 刘一景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景阳看着黑屏后的手机中自己的脸部轮廓,纳闷道:“妇女之友体质激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