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景阳_第86章 认知纠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认知纠偏 (第2/2页)

配不了症结。

    人参只有在寒冷的地域中生产,其归属的药性,才会在喝下去的时候,进入不同的经脉,才能真正辨明它属于阴药,还是阳药。

    老军医可以用一种药方治病,就是因为他能精准的把握药性。

    而自己在这方面,还差的太远了。

    景阳看着手中的神农本草经,越发爱不释手。

    而且,只是粗浅地看第一遍,景阳还了解到一个真相。

    之前他对李婉说,中药的精髓在剂量。

    他虽知道大概,但在剂量的使用上,他真的就如系统所言,初窥门径。

    因为剂量的大小用量,他没有了解到更深层的东西。

    就好像同一种药方中,景阳开出的君药与臣药,往往会有一个阶梯,好加重君药在药剂当中的作用。

    但看过书之后,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神农本草经则认为,要辨明药物的功能,根据药物功能的不同,给出相应的剂量。

    就好像桂枝汤。

    桂枝为君药,阳药,芍药为臣药,阴药,这两种药的剂量,在方剂中是占相同比例的。

    以前的景阳就完全不能理解,一边给病人补,一边给病人泄,难道起作用的变成了佐药?

    直到看完了神农本草经,景阳才略微找到一种感觉。

    人体是一个循环,当一未药入某一经时,它返回的经,是一样长的。

    就好像西医说的静脉与动脉,有多长的静脉,就有多长的动脉。

    经络也是这样。

    当阳药下去之后,要用同样剂量的阴药,把它拉回来。

    如果阳药用三钱的话,阴药只用了一钱,就好像一个抽水泵,抽到一半,力竭了。

    那这个药方就起不到作用。

    因为药性本身就没有完成身体的一个平衡。

    这些认知,景阳以前就从来没有想过。

    只知剂量是中药的精髓,但却找到学习的关键,如今看来,神农本草经这样同期出现的实践之书,就是学习它的关键。

    认识到这一点后,更多的疑惑也碰出来了。

    有些药的配伍,就不能按照这种给药剂量的方法用。

    景阳感慨,自己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

    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哎,好难,学西医只要背数值,怎么都能当个不错的医生,”景阳把书本合上,“可中医就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它是一套方法,但掌握这套方法,更难。”

    接连叹了几口气之后,景阳忽地看向手机上的时间,发现已经凌晨四点钟。

    不由得感慨时间过得好坏。

    他赶紧收起本草经,躺到床上去睡。

    第二天七点左右,景阳的手机就嗡嗡响个不停。

    景阳没睁开眼睛先摸到了床头柜上的手机,也不看来电显示,直接问道:“嫂子的头疼又犯了吗?”

    “嫂子?你应该跟晓晓一样叫二婶吧?”

    景阳猛地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居然是张文忠的电话号码。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张院长?您这么早打电话来,有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