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气 (第1/2页)
“没什么不合适的,拿着。”李自承又推给了景阳。 等景阳收下后,李自承又道:“都是一家人了,东西又没流落到外边。” 景阳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谢谢爷爷。” 李自承听到这话,比刚才还激动,连着应了两声。 正在开始的李婉听着两人对话,也有些脸色微红,这自己都还没答应呢,那边就自己论起辈分来了。 好像自己变成了局外人似的。 景阳之所以如此郑重地叫李自承一声爷爷,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很贵重的样子。 它的材质,看起来跟系统奖励的那本神农本草经是一样的。 虽看起来古老,但保存的很好。 可见收藏它的人,是有足够的重视的。 这种东西,都可以当传家宝了,结果李自承愿意送出来,就挺让人感动的。 李自承见景阳爱不释手,感觉自己送对人了,便道:“小景,你刚才说,人与天地相参,这话怎么理解?” “素问经脉别论上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 这是内经对于水于人体代谢过程的一个描述。 其实参考大自然的话,我们古人未必像我们现在想的不通自然之理。 他们很早就知道,天上的雨,是由百川汇海后,被自然之力拔升到天空,形成雨水。 这是水的一个循环过程。 和人体中的水一样,都离不开这个升发的规律。 地球的大气循环,可以被理解,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就可以通过这个自然之理去参悟。 我们看不见,但我们能摸到它的规律。 地球的水要完成这个循环,离不开最关键的一个步骤,那就是水的气化。 人体也是这样。 中医被诟病的一个原因是,中医观气的运行规律,但气这种东西,西医是看不到的。 包括在中医院求学的学子们,我估计他们也难接受这种说法。 当人感觉到口渴时,就说明身体已经发出了信号,需要补充津液。 但这个津液,不是通过喝水就能补足的。 有时你喝再多水,只觉得肚子都胀了,还是有渴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才说,人体规律可以通过参考自然去理解,并辅助以自然之力,去掉症结。” 李自承听完,一边点头一边道:“原来古人比我们想的聪明多了。” “那癌症呢?”开车中的李婉好奇问道。 景阳捧着书本回道:“癌症?怎么说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携带着癌细胞,这也是西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人是与癌细胞是共存的。 它小到了基因层面,你身体保持阴阳平衡,它就没法出来作怪。 就刚才说的,水在身体中这个代谢,就是发挥着一个维护阴阳平衡的作用。 如果一直这么好的维持着,你永远都不用担心癌细胞找上你,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喜欢说治未病的原因,就是把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人体内的水也占了近百分之七十,所以水在人体的循环,就应该跟大自然一样,保持着它特定的规律。 只要这个规律不被破坏,人的功能都正常使用,有癌细胞又怎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