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一节 让每一个人得到发展 (第1/2页)
公元2008年这一年发生了不少事情,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这一年也是桃渊一中搬迁到高中部新校区的第一年(2007年秋天才正式验收完毕交付使用)。时间过去得这样的快,从九月开学的彼此初步相识,再到十月的国庆假期、十一月的冬季军训和校运会,十二月的第一次元旦假期,这一连串活动对高二高三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刚进入高中开始新生活的少年少女们来说,足够刻骨铭心了。 事实上,即使是高二高三的孩子,也只能应付高考的时候,抬头望窗外的连廊,瞥一眼在连体教学楼之间奔跑打闹的高一新生,带着笑或是很沉默。他们是没空怀念这两年被挤压掉的假期的。 当年,不管是从乡镇考上来的,还是阳春市桃渊镇市区的孩子,在高一这一学年要学的依然是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这九个科目。 但到了高一下学期,孩子们才发觉,他们的人生开始有了交点,然后慢慢彼此往不同的轨迹踏出自己的脚印。——他们该分班了,虽然这是学期末的事。他们需要先在学期末的前一两个月填好自己的分流意向,文科还是理科。有特殊天赋和有其他想法的孩子,可以“咨询”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和体育老师,看看自己能不能做艺术生或体育生。真正到了学期末的最后一次全级大测验,就是学校统计所有人的九个科目实力排布,再结合学生个人意见和家长老师意见,决定把每个人分到高二的文科班或是理科班。 同时他们之间学有余力的人,还可以进一步“讨教”语数英、理化生三科老师和信息课老师,【也就是电脑老师】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学科竞赛、航模无线电比赛等。 真可谓是“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传说中音乐美术被归为文科班最后一班(高二(十五)班),体育生则被归到理科班最后一班(高二(三十)班)。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觉得艺体生就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才选择的这条路。所以也有一些人即使爱好艺术或体育等科目,甚至是有天赋,怕被别人说是吊车尾,不愿意去这两个班。 这种情绪,并不会真正影响到文化课成绩真的不行的孩子们,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初中就是这么过来的,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跟着大部队学习文化课,看能不能考个不错的本科;有一部分人选择听从美术音乐和体育老师的“咨询意见”,文化课不理想,那咱们就换个赛道。真正被影响到的,是那些对艺体科目有兴趣有天赋,但很可惜文化课基础确实不是很好的学生——全才毕竟是少数,在这个小城里,没几个人能同时凭借文化课和院校考、统考的成绩考上清华美院、武汉体育学院。 部分艺考生和体育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衍生了厌学情绪。不少老师也在级组会议上提到过他们任教的高三艺体生,甚至是高二艺考生和体育生需要鼓励。学校高层秉承“让每一个人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召开过几次有高一到高三艺体科目老师参与的碰头会和交流会。 2008年11月下旬,临近期末和当届高三下学期的重要关口,学校高层又召开了一次教育研讨会。 校长李何因为事关重大也列席参与了会议,但他是化学老师,以前主教化学的他,也不知道面对这种特殊情形具体该怎么办,只能几次示意教学经验丰富的戴云老师发言——他虽然是语文老师,但他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知名才子,对音乐、格律诗、书法颇有研究。 戴云沉思一会,道:“我觉得,这个关口已经来不及给高三的艺体生们重新调整班次,把他们‘吊车尾’的名声扭转过来。那样对大部队的学习节奏也不能算是负责任的做法,过几个月就是广州一模。我觉得高三级组可以更多地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适当地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就那么几个,借调过来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准备高考是重中之重。不过还好,高二级组下学期还可以说临近高三备考,重新调整班次,学生们也容易接受。我是教高二的,一定要改的话,我觉得把艺体生分在文理班顺数第十个班比较合适,好记。你不能说他们是尖子班,但也不会被认作吊车尾。” 高一(二)班班主任其实不叫苏三,她的真名是苏晓芬。因为是体育老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她接过话头,表示认同:“我觉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