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成长 (第2/2页)
, “我知道你是极好的。自打听说你们郑人要来,父亲就和我说,我齐邦要与郑邦太子结姻。他说,如果郑邦太子不好,就把从姊嫁到郑邦;如果太子是顶好的,就让我别错过这个好姻缘,给我定下婚事。之后兄长揽了此事,多次给我讲你的事,还让我去看你们比箭。他说,你是个了不起的太子,比他还优秀。他这个人谁都不放在眼里,能如此说,可知你真的是极好极好的。 “我见你之后,也是很钟意太子你,你很好看,对我也很好。照从姊的说法,我们女子如果能有个好夫君,又对自己极好,就没有白来这世间一遭。 “但我只是个孺子……我只是不想那么早就嫁出去。如果现在我们定了婚约,说不定我就要提早及笄,然后十三四岁,早早远嫁。毕竟,你都加冠了,哪能等我那么多年呢?对了,太子你年方几何?” 郑忽一直默默听着少女的言语,听到一半,已经不再看她,只是看泉。到少女发问,才轻轻回了一句:“我二十一岁。” 女孩点了点头,也转过头去,看着泉水的方向,继续独自言语,只是声音比刚才小了一点,以至于混在了泉声之中: “如果我没有婚约,那么按照常礼,我十五岁及笄。及笄之后再谈婚论嫁,三书六礼,总是有个一两年,到时候我就十六七岁了,太子二十七八岁,应该早就完婚了吧。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太子你还是未娶……” 想到年轻男贵族们的常见婚配年龄,女孩摇了摇头,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假设,
“或者你要续娶,那时候婢子自是愿意嫁给太子你的。” 那个年代,贵族女子远嫁,由于水土不服等因素,早夭的情况常见,所以女孩才说出“续娶”之言。 郑忽听明白了这位嫡女的说法,无非是眷恋家邦,不愿早嫁。本来,这种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早嫁与否,是你君父之意,关我何事。 但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强势的郑邦太子,在这个小女孩面前,不愿意说出这些话来。他沉吟片刻,问道: “齐侯知道你对我所言之事么?” “父亲不知道。父亲最近很高兴,和我说你很好。我还没开口告诉他我之所想。我怕他知道此事之后难做,因为他从来没有强我所难过。” “于是你就想让我来拒绝此事,以快你心意?” 郑忽声音变大,转头看向女孩,有了怒意。 没想到,他对上的那双眸子里立刻蕴了水气,泪水顺着女孩两边脸颊流了下来。女孩以袖覆面,擦拭了泪水,而后匆匆从大青石上站了起来,低眉素拜: “是我唐突了。” 现在成了郑忽仰望少女。也正是因为仰望,才能看清低着头的女孩,她双眸下敛,牙齿紧咬下唇,两颊泪痕未干。 按照郑忽此人的秉性,此等事情,他根本不该发怒才对。此事无非是依礼把事情推到君父身上,说自己听命于君父,婚姻之事不敢独断,至于女人如何做想,与他何干? 但不知为何,郑忽此时却是怒气勃发。他一怒而起,复看向少女,却因为少女低着头和二人身高差的原因,又只能看到对方的头顶了。郑忽怒极反笑: “呵,公子有此志,忽怎么能让公子失望呢?也罢,且让我禀告二位君父,说我不愿意与齐邦结亲好了。” 言罢,郑忽抬腿便走,木屐重重地踩在大青石上,发出的声音惊得少女不禁抬头相望,却只看到郑忽便要走远的背影。 不知为何,一种奇怪的、从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充满少女心绪。那感觉,像是丢了什么心爱之物,再也找不回来,然后心里面空落落的。女孩不懂她自己的感觉,她只觉着自己想要做些什么。 “太子!” 郑忽听到女孩叫他,脚步停了下来,却没有回头。 女孩开口之后,想说的话却突然说不出口,纠结许久,出口之言,倒是让她自己也吃了一惊。 “太子!我……我名叫‘綪’,赤丝为綪……” 郑忽听闻此言,心中复又百转。可知,男女有别,女人之名,除了父母兄弟姊妹等人,外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才有婚姻六礼中的“问名”之礼,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婚约,男人才会知道女人之名。 那么,为何这个叫做“綪”的齐邦嫡女要告诉自己她的名字呢? 郑忽摇了摇头,终究还是没有回头再看一眼,就这么离去了。 只剩下泺泉汹涌之淙淙水响,少女齐綪之郁郁心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