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逆旅_第四十九章 常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常棣 (第2/2页)

兵,还想让我助他?朝堂乱作一团,不说此二人,大司徒(鲁)当个谆谆君子又有何用?身为正卿,连朝堂秩序都不能维护。大司马(鲁无骇)又在旁边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寡人微一作色,几个人却一起向着我来,都指我包庇其他人。”

    众仲听罢,感慨道:

    “如果没有君上你调和诸大夫,他们几个早晚会闹得不可收拾的。如今却将矛盾指向君上你,却不怪你如此不忿。”

    听得众仲如此言语,鲁息姑低首喟然:

    “子仲知我。寡人未想,做个邦君是如此之难。想先考在位之时,一众叔父对先考那是服服帖帖,为何对我如此?是因为寡人德行浅薄么?抑或众卿欺我乃是摄政?”

    众仲默然。

    鲁息姑也xiele气,久久不再言语。君臣二人枯坐无语,却能隐隐听见外朝诸卿仍是争吵不迭。良久,鲁息姑愈发烦躁,乃是起身踱步不止,似要再去外朝止住众卿的纷争。

    “君上!”众仲见鲁息姑如此作态,乃是下定了决心,要给他一个说法。

    “君上。臣以为,诸卿纷争不断,亦有君上之责。”

    鲁息姑大怒,他未曾想自己的亲近之臣竟然会指责自己,便要作色。但众仲接下来的言语,又让鲁息姑陷入了思考。

    “我鲁邦如今政出多门,诸卿纷争不断,君上与大司徒只是安抚。岂不知,越是安抚,诸人越是恃宠生骄,如此往返数次,诸卿骄纵已过。

    “但如今,君上即便是想要处置某人,却会让其他人更为骄纵,反而不可收拾。臣以为,君上也是因此而不知所措的。

    “所以,何妨躲开诸人,让他们彻底闹翻?大司马、大司空、少司马等人愿意闹,就让他们闹,他们还敢互相攻伐不成?便是有互相攻伐之事,岂不是送上门的把柄么?

    等他们闹得不可收拾,便会求到君上这里,为他们息事宁人了。如此,君上便可行霹雳手段立威于外朝,诸人也不敢不服。当然,如君上果真行此事,最好将大司徒一并带上。”

    话说,众仲的“以退为进”是有风险的,也是鲁息姑不想去做的。已经掌握了权力,谁愿意暂时放下,往权力真空中走一遭?更何况,万一放下的再也拿不起来了呢?

    但鲁息姑左思右想,却是觉着此计可行。首先,闹事诸人是互相攻击,并不会联起手来对付他,所以安全是无虞的。其次,闹事诸人实力相当,如真的不留情面的斗起来,最终便是两败俱伤,所以他们多半还是要寻邦君名义来打压对手,平息纷争。

    想明白这些关节,鲁息姑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烦躁。他复又坐了下来,恳切向众仲问道:

    “寡人觉着,此计甚妙,但不知该如何施行?还请子仲教我。”

    众仲一笑:“此事容易。请君上与大司徒找个说法,随意离开曲阜一段时间即可。”

    鲁息姑颔首不迭。

    ----------------------

    过了年,鲁息姑突然要巡视棠地,去观渔夫捕鱼。大司徒鲁勉力劝谏了鲁息姑一场,却没有劝动鲁息姑,最终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了。其余诸卿则是高高兴兴的欢送邦君出了远门,然后在朝堂上又斗了起来。

    -----------------------

    “郑有郑段之乱,卫有卫州吁弑君,宋公难容其从父兄弟,我鲁邦的兄弟叔侄们也在不停的争斗。远在晋邦,小宗自立欲取大宗而代之,到如今已有二十余年了。这是为何?”

    去棠地观渔的路上,鲁息姑回想这几年天下发生的大事小情,乃是不解地问向众仲。

    众仲想了想,正色回道:

    “自宗周覆灭,王室衰微,对诸邦约束不再,导致人欲望渐滋。而兄弟之间,本就是竞争其父之基业,如再没有了约束,自然就是乱象丛生了。如君上之有德,愿摄政暂代太子行邦政者,更是少之又少。此亦臣愿竭尽全力辅佐君上之缘由。”

    鲁息姑微微颔首,便不再说话,脑中却是想起了一首雅诗。

    诗曰: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第二卷大义灭亲——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