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_第二百三十九章 凤雏卧龙自翱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凤雏卧龙自翱翔 (第2/2页)



    孙绍这些谋划庞统现在很难理解,他也没有立刻跟庞统讨论,在庞统系统了解了长沙的农业和工商业基础之后,孙绍便带着庞统巡视甘宁、魏延和徐盛治理的三大军区,不仅让庞统与麾下大将熟悉,更是要让庞统了解长沙军队的战斗能力。

    就在庞统日夜奔波融入长沙的时候,出山相助刘备的诸葛亮也迅速开始了他的工作。

    新野跟长沙不一样,它不过是一个小县,也没有什么新奇的超出诸葛亮理解能力之外的物事,因此诸葛亮熟悉新野事务不过是用了三天而已。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的东联孙权,北抗曹cao的战略思想与徐庶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刘备对此也颇为认可,只不过新野就在曹cao兵锋之下,曹cao一旦南下新野势必难以保全,若要与孙权联合,刘备还需要重新物色一个落脚的城池。

    只是如今荆州虽然名义上都还是以刘表为主,但荆南三郡自成一局,荆北富庶之地又被蔡氏和蒯氏瓜分,诸葛亮遍顾南北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脚之地。

    就在诸葛亮苦恼之际,襄阳传来刘表过世的消息,刘备听得消息,当众痛哭失声,几近晕厥,诸葛亮却是若有所思。

    待刘备哭过之后,诸葛亮问道:

    刘备皱眉道:

    诸葛亮笑道:

    刘备闻言一怔道:

    刘备话未说完,但诸葛亮明白刘备这话的意思,刘琦虽然是刘表长子,但自身才学不济,有没有蔡

    氏那样庞大的家主在背后支持,如今的刘琦,刘备甚至想不到他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他解释道:

    刘备眼前一亮,诸葛亮这话让他茅塞顿开,刘表死了,刘琦是名义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要刘琦在手,要荆州哪个城池都以用刘琦的名义去要,刘备就不怕师出无名了。

    刘备立刻道:

    诸葛亮摇头道:

    刘备点头道:

    三日后,刘琮在蔡瑁的支持下下顺利继承了荆州牧,刘备得到消息后,派出诸葛亮和赵云到襄阳吊唁。

    如果来的是刘备,蔡瑁或许会想办法让他有来无回,不过来的是诸葛亮和赵云,蔡瑁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蔡瑁却不知道其实刘备也来了,只不过他混在赵云随从骑士之中,趁着无人注意,溜进了刘琦府邸。

    刘琦自从那日出事以后便被软禁在府中,他又惊又怕,整日饮酒麻痹自己,刘备见到他时,他已经形销骨立,刘备几乎已经认不出了。

    刘备挤出几滴眼泪,哽咽道:

    刘琦醉眼惺忪,过了好久才认出刘备,他就像个受到惊吓的孩子见到父亲一样,立刻痛哭道:

    刘琦抽泣道:

    刘备满面不忿,道:

    刘琦吓得紧张的环顾四周,哭道:

    刘备看着刘琦的窝囊模样,恨不得踹他两脚,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人才好控制,于是又好言安抚刘琦,等他情绪稳定。

    刘琦发xiele许久,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刘备这时候才说道:

    刘琦闻言大喜过望,急忙问道:

    刘备摇头道:

    刘琦不可思议的看着刘备,良久才咽了口唾沫,道:

    刘备正容道:

    刘琦听说要自己出力,下意识的缩了缩,刘备忙解释道:

    刘琦还是不住的摇头,颤声道:

    刘备无奈,只好继续耐心解释道:

    刘琦听得两眼放光,不过想了想又摇头道:「蒯氏与蔡氏同流合污,怎会收留我?另外蔡瑁又岂肯放我离开

    ?」

    刘备见刘琦已经意动,笑着答道:

    刘琦想了想还是想不通,道:

    刘备说完见刘琦依旧犹豫不决,沉声提醒道:

    刘琦听完猛然惊醒,咬牙道:

    刘备此行自然是诸葛之计,刘琦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执行力,当晚便悄悄拜访同来吊唁的蒯良,哭着求蒯良救自己逃离襄阳,并保证以后为蒯氏之命是从。

    蒯良思虑再三,还是答应了刘琦的请求,他倒不完全是为了刘琦那些为数不多的支持者,更多的还是因为与刘表的交情。

    蒯良与刘表相争,那是为了家族利益,要不是刘表联络外部势力刘备,打破了荆州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蒯氏也不会跟蔡氏联手。

    即便是与蔡氏联手,蒯良也从没想过将刘表斩尽杀绝,刘表最后的凄惨下场也不是蒯良希望看到的,刘表的悲惨结局让蒯良心中颇为歉疚,刘琦的哭求正好击中蒯良的愧疚,这才让他决定接受刘琦。

    刘表下葬那一天,刘琦跪在刘表棺椁面前,表示他对襄阳已无留恋,请求刘琮让他远走离开襄阳,刘琦说得凄婉无比,惹得许多荆州老臣同情不已。

    刘琮张口就要同意,他小时候与刘琦关系不错,刘琦也曾爱护于他,只不过蔡瑁却立刻表示反对,刘琮只好闭口不言。

    这时候蒯良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刘琦,并奏请刘琦坐镇江夏。

    蒯良既然站了出来,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人也纷纷附和,赵云也大声赞同,蔡瑁眼见中众怒不可犯,又权衡刘琦出走后的利弊,最终还是点头同意刘琦前往江夏。

    刘琦哭泣拜谢,荆州老臣各自感慨,人群中诸葛亮神情肃穆,心中却极为振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