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二事之约 (第1/2页)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第二百九十一章二事之约荆北的局势发展随着江夏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暂时告一段落,由于刘备带了近万的精兵回援,江东一时也不敢再强攻,以免刘备殊死一搏,白白便宜了孙绍或者曹cao。 刘备丢失了大片土地,同时南征武陵的近伤亡精兵回到江北的不足万人,也是元气大伤,虽然想要夺回乌林以东的地区,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双方都没有必胜的信心,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暂时偃旗息鼓,一面整备军队,伺机而动,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qδ 长江以南,赵云依寨与孙绍对峙已经两日,孙绍没有进攻,赵云自然也不会主动出击。 孙绍自从第一日与赵云聊过几句,此后赵云并未再露面,这两日邓艾率领长沙援军也已经与孙绍汇合,总兵力达到八千人,而赵云寨中仅有两千士卒。 此时赵云寨中士卒也知道自己这支断后的不对已经被放弃了,军心战心急转直下,若非是畏惧于赵云之威,此时定然已经溃散。 然而即便如此,逃兵也已然出现。 赵云看着被抓回来逃兵,这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眼中却没有愤怒。 被抓回来的逃兵被打得鼻青脸肿,模样难辨,但他瘦骨嶙峋,从他求饶的声音中不难听出此人年纪绝对不大。 年轻的逃兵原以为必死无疑,只是伏在地上求饶不止,但等了许久也不见赵云发怒要将他正法,他鼓起勇气抬起头来看向赵云,正看到赵云的眼神,他的眼神没有一丝愤怒和杀气,反倒是充满了怜悯。 想起赵云爱兵如子,逃兵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磕头如捣蒜道: 赵云身边亲卫赵耿大声呵斥道。 逃兵被戳破谎言面如死灰,赵云却是摆了摆手,道: 赵耿愣了一下,赵云面色平静的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却是不容拒绝的意味,赵耿不敢再多问,将逃兵押了下去。 赵云继续下令道。 战鼓声隆隆响起,全军此时虽然士气不振,军心涣散,但擂鼓聚将确实不敢不来,两千将士很快就到校场上集合完毕。 赵云龙行虎步走到校场最前面,看着面前面上惶恐不安的士卒们,大声道: 赵云说到这里,底下将士却全无喜色,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道: 赵云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所有人都低着头,根本看不出是谁说的,不过他也没打算要追究罪责,毕竟士兵们也没有说错。 赵云大声道。 又有士兵混在人群中喊道。 这个士兵的话引起了许多士兵的共鸣,他们低着头附和着,很快随着附和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们也大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若是平时,即便是赵云再是爱护士兵,面对如此情形必然不会纵容,但此时他却并没有发怒,而是伸出双手向下徐徐一压,沉声道:「 你们相信我赵云吗?」 士卒们面面相觑,离赵云最近的士卒咬牙道: 校场随即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赵云凭借深入曹军腹地转战千里以及长坂坡两战,在军中威望不在刘关张之下,此时赵云与他们共甘共苦,他们除了相信赵云也再无他法。 原本只要投降他们大部分都可以获得一线生机,毕竟绵延几十年的战争后,如今各大诸侯也纷纷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如今杀俘的诸侯并不多了。 但数日前刘备军为了军资劫掠乡里,却让他们惶恐不安,害怕孙绍为了民心民意不会饶恕他们。想到这里他们又有些庆幸,当初大军劫掠的时候,他们被赵云各种严令制止,使得他们犯下的罪行反倒是最轻的,这或许会为他们赢来一线生机。 赵云掷地有声的道。 赵云说完便大步离开校场,士卒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一番商议过后,总算稳住了军心。 赵云寨中的动静惊动了孙绍军中斥候,他们还以为赵云军有动作,迅速将消息禀报给孙绍,孙绍却没有半点紧张,反而对着众将笑道: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原来赵云寨中几日没有动静,有将领认为赵云必定已经弃军而逃,劝孙绍进攻,唯有孙绍和华成坚信赵云绝不会如此行事。 如今赵云寨中既然传来擂鼓之声,必然是有军中主帅,因此可以断定赵云还在军中,诸将这才相信孙绍之言,同时对赵云也深感钦佩。 赵云寨中动静只持续了一会儿便平静下来,原本以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