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丽妖行_第一三三回 凌云山弥勒赠佛宝,五尺道张佺说秘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三回 凌云山弥勒赠佛宝,五尺道张佺说秘辛 (第2/3页)

险难走,但对走惯西南山路的谭记商队来说却不算什么。只是李贤者师徒二人,惯常打坐参禅少走山路,眼看双脚磨破血流不止,两人却连哼都没哼一声。灵钏无意中瞥见,随即取出水灵珠中三光神水,在指尖凝成一道水流,然后为二人洗脚清创。那三光神水本是来自观世音菩萨的净瓶之内,素有起死回生、疗伤愈合的神效,如今用在两位凡人脚上,自是药到病除、去腐生肌。李贤者和纯陀二人频频道谢,灵钏却不以为意,只是休息时无意中打开神识,发现这条商路虽人迹罕至,却也无盗匪出没。询问谭记商队的大当家谭忠,才知十多年前南诏攻入成都,掳掠数万青壮妇孺,在返回途中,又将沿路所见唐人尽皆捉走,敢违抗者就地斩杀。后来大唐官军重新控制边境,亦对相关地区进行清洗,以免再有里通南诏的细作留下。而僰道一带古属僰人所居,为免生乱,很多僰人部落被迁往别地,以免为南诏通风报信,是以五尺道上如今除了几家商队路过之外,几乎再无生人出没。

    灵钏本来还打算令成康放出伥鬼所化妖兵在前探路,卫护商队前行。如今听到此说,便打消主意,只跟在李贤者师徒和三将身旁不再多言。众人住店赶路、翻山越岭,走走停停数十天,终于来到唐诏边境,就在筠连一带。灵钏见未设关卡止有驿站,便问何故,商队大当家谭忠回道,十一年前李德裕为西川帅,因南诏吐蕃每次入蜀都从黎州一带进犯,因此圣人令重修清溪关以断蛮夷入蜀之路。但李德裕来到蜀中一番考察之后,发现黎州与南蛮通路极多难以尽塞,唯有重兵镇守要点,才可保蜀中无虞。因此圣人命黎州雅州各增兵一万,成都增兵两万,互相拱卫,这才使南诏吐蕃不敢妄动。如此一来,在南诏刚刚洗劫蜀中之后,李德裕并未深沟高垒徒耗民力,只以三万精锐便守住蜀地,使王嵯巅不敢轻举妄动,这才换来今日太平。言语间,谭忠对李德裕颇为敬重,亦令灵钏动容。

    想起二战有名的马奇诺防线,想不到千年之前就有中国人已经指出这种消极防御的弱点所在,这让灵钏颇感心折。虽然那李德裕恰是牛李党争中李党魁首,导致大唐最终衰亡的罪魁之一,但想起先前白獐现世时就有提到牛僧孺乃是案狱清明、朝野相庆的贤吏,而这李德裕主政四川又政绩斐然,这下灵钏也搞不懂这牛李两人到底谁是谁非,于是便问谭忠,牛僧孺与李德裕到底如何结怨。

    那谭忠不过是商队里的一个掌柜,哪敢公开妄议朝政,但又不敢惹怒眼前仙人。灵钏见他左右为难,于是施法招来土地询问。过不久,便有戎州土地匆匆赶来,却不料并非汉人,且语言不通、沟通不畅,原来这戎州古为夷戎所居,南朝梁武帝时才得设立,至隋唐之际皆为羁縻州,地方官长由夷人首领担任,想不到就连天庭指派的土地公等低阶神灵,亦由夷人死后担任。

    见问不出个所以然,灵钏不得不挥退土地再次看向谭忠,那谭忠不得已刚要开口,却被一旁张佺伸手拦住。

    原来张佺见谭忠为难,便替他说道:“此事说来可不光彩,仙姑就莫要为难大当家的了。此事听闻是大唐宪宗朝时,有年科举考生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考卷中针砭时事揭露腐败。当时考官赏识二人胆略见识,便在贤良方正对策一科给其第一,并举荐给圣人。然而此举却不想得罪当时宰相李吉甫,因二人所做文章矛头隐隐指向宰相无能。因此宰相李吉甫将二人斥退,并表示久不叙用,并对圣人诬言牛、李二人与考官有私交,致使圣人将考官也降职处理。然而此事传扬出去朝野一片哗然,百官皆说李吉甫嫉贤妒能不能容人,于是圣人迫于压力,又将李吉甫贬至淮南。而李德裕便是李吉甫的儿子,三人恩怨由此而来。后来元和七年(812年)李吉甫病死任上,牛僧孺、李宗闵才得以入仕。到长庆元年(821年),因有人揭发科举考试存在舞弊行为导致科举复试案发,李宗闵受牵连而被贬官。因李宗闵怀疑担任翰林学士常被圣人召到思政殿问对的李德裕构陷自己,才导致自己被贬,于是二李之间仇恨愈深。到十一年前二李皆有拜相机会,但李宗闵贿赂宦官抢先一步,随即将李德裕贬到浙西。后圣人召回李德裕,但李宗闵怕李德裕也得拜相,便通过宦官将其再次贬出,同时对李党成员或贬或放,这才使得牛李党争全面展开,直到今日再难化解。”

    张佺一席话倒是解了灵钏的好奇心,但随即灵钏便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如果大唐朝廷内部的秘闻,张佺身为番邦小国的外人都能了解得如此清晰明白,那岂不让人胆寒。随即又想起历史课本中记载的那些侵华日军里的中国通,灵钏一时不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张佺,连看向他的眼神也变了态度。

    而张佺也看出灵钏心态变化,随即上前拱手解释道:“仙人莫怪,实在是王嵯巅为攻唐处心积虑准备多年,所以派出探子多方调查唐廷秘闻和军力部署。因我张氏也是其笼络对象,所以时常会接触到一些关于大唐的机密情报。不过我也明白,大唐人才辈出卧虎藏龙,且国力雄厚,不是我等小国可以觊觎。就拿当年攻入成都来说,一旦大唐援军赶到,王嵯巅就不得不亲自断后匆忙撤离,就是知道大唐虎威仍在不可小觑之故。”

    原来南诏脱胎于乌蛮,原本经济状况较为落后,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所幸南诏龙兴之地巍山一带土地肥沃适宜稻禾生长,又有深池盛产鱼菱,这才做到邑落人众物产丰美。之后随着大唐南方丝路拓展至南诏及南亚各地,新技术和商品不断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