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朕乃天命_第十一章 太后的规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太后的规劝 (第2/2页)

心中一喜,脸上却一脸担忧的看着太后:“母后,这几天就辛苦您了。”

    熟话说,知子莫若母,太后一下就看出李承乾内心想法,伸出洁白的手指点了点李承乾的头,“哀家还不知道你,不用上朝,别提有多高兴了。”

    顿了顿,又有些担忧的道:“承乾,哀家知道你喜欢习武,但你毕竟是皇帝,天下黎民系于你一身,切莫本末倒置,你现在还小,母后还能帮衬着,但你终有一天会长大。”

    李承乾听后有些头皮发麻,我真的不想做皇帝呀,心里很是无奈,但也只能躬身道:“儿子知道了。”

    太后看到李承乾的样子,内心叹了一口气,只能换个话题。

    “承乾,还记得你父皇提过得弘文馆大学士张昌儒吗?”

    李承乾想了一下,“记得,当初父皇想让他作朕和承泰的老师,不过后来因为父皇突然驾崩,此时便没有再提。”

    李承乾看了太后一眼,有些疑惑:“不知母后,为何说起此事。”

    其实这也是太后临时起意,看到李承乾喜好练武,怕他以后荒废政事,于是想让他学习儒学,修身养性,从而放弃武学,更好的治理大唐。

    太后听后平静的道:“张昌儒是一代大儒,哀家为你找的老师,以后你跟他学习一些治国理念,对你以后有帮助,我大唐男儿,要文武兼备,怎能只习武不读书呢。”

    李承乾听后,小脸一垮,内心有些不情愿,读书哪有练武好呀,百无一用是书生,更何况李承乾乃是一名毕业的大学生,对读书更是无感。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得头,谁让您是我母亲呢,

    “全凭母后安排。”同时内心对张昌儒有些幽怨,你说你学啥不好,非要学儒,而且还学的这么好,让朕的母后念念不忘。

    如果张昌儒知道李承乾的内心的想法,一定会暗暗想,这关我什么事,学的好也有错呀,这锅我不背。

    “既然如此,那哀家一会便给张昌儒传旨,命他明日进宫,教授陛下。”

    “这么快,母后,可朕的手还没有好呢。”李承乾下意识的喊了出来。

    “无妨,这几天先让他教着,你只需听着就行了。”

    李承乾无奈,只能点点头,默默接受了太后的安排。

    同时,李承乾又想起一件事,

    “母后,承泰呢,他与我一起吗?”

    “承泰嘛。。。嗯。。。哀家想想。。。。你们一起读吧。”

    显然,太后没有考虑承泰的事情,被李承乾突然问的有些懵,说话都有些断断续续。

    李承乾内心有些平衡,

    然后又想道其他的兄弟姐妹,独乐乐不如众乐了乐,可别怪大哥有好事不带着你们。

    向太后提议道:“母后,不如在宫内的一处专门开一个地方,让朕的弟弟meimei们都来读书。”

    太后听后,有些犹豫,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办过,皇子皇女都有专门的老师教授知识,一时不敢答应下来。

    李承乾看出太后有些犹豫,又添了一把火,“母后,自父皇驾崩以后,朕在也没有见过弟弟和meimei,于是才想到一起读书,方便朕与他们增进感情。名字朕朕都想好了,就叫上书房。”

    太后见李承乾所说有些道理,思考再三便答应下来。

    见此间事了,太后便起身回含元殿继续处理奏章,在临走前对李承乾嘱托道:“承乾,虽然母后同意你们一起读书,但你要记住,你是君,他们是臣,对待他们,要恩威并施,但你也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无端欺负你的弟弟meimei。”

    李承乾一脸严肃道:“儿子一定谨记母后的话,儿子送您出去。”

    “不用了,你好好休息吧。”说完,太后便转身离开。

    李承乾目送太后离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