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9章 双胞胎抓周 (第2/3页)
。 哪里有小娃! 胖丫在莫家帮忙,白日劳累,天一黑就呼呼大睡,刚脱完衣衫准备酝酿的祝神医只能对床上的“大字型”胖丫叹息。 “师父,您下次回阜阳,别忘了于谦和家的小闺女还得进行二次手术。” 那个可怜的小女娃被当成妖怪,是因为天生畸形,患有唇腭裂,唇裂手术完成,而腭裂,要等到两岁左右做最好。 当年小女娃还没有多少抵抗能力,不是最佳时机。 莫颜与于谦和,明兰夫妇约定,后续的手术她还承包。 救人救到底,她想把关于现代一些医术,理念宣传出去,没想过守着做家传绝学。 “徒儿,敢想,敢做。” 祝神医对莫颜竖起大拇指,两个人说是师徒关系,实际在彼此学习。 祝神医那套开膛破肚的理论,只有莫颜一个人能理解,二人不断研究,还真的捣鼓出几个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子。 不说别的,敢让绣娘作为郎中上战场的,放眼这天下,不会有第二人。 “缝合伤口能有效止血,而且减少发炎的几率。” 大越医疗水平及其低下,对莫颜来说,这些不过是小儿科。 她很遗憾自己不是搞生物药学的,不然培养点青霉素,把西方的先进医术带到大越,可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 中医有中医的神奇力量,几种药材相辅相成,对身体的副作用小。 莫颜在阜阳开了两间药铺,半年算下来,盈利忽略不计。 贫苦的百姓们来看病,抓不起药房,分期付款,有的实在是没银子,就用粮米等抵债。 要那么多粮食吃不完,自家又捐献到军队中作为军需,没有赔本就是谢天谢地了。 莫颜的愿望就是开连锁的铺子,让自家人管理,形成家族性企业,慢慢积累底蕴,若干年后,或许能跻身世家大族的行列。 无奈家中人老实本分,莫家子嗣不丰,能做生意的只有大堂哥莫轻云一人。 “颜颜,我们要回去了。” 本打算在正月回去,一转眼,因为鼠疫耽误了两个多月。 洛荷实在不好意思继续住下去,做好离开的打算。 前几天她得到消息,洛祁顺利摄政,大吴百姓并不喜欢战争,民怨升级,对二皇子洛峰的意见很大。 目前大吴官员正在走动,很快,两国边境太平,还如以往一样,相互有贸易往来。 “话说的好听,洛峰不会没一点准备,而且我还担忧洛祁的身体。” 大越内忧外患,不来分一杯羹的是傻子。 无论大吴百姓多么厌恶战争,可到底战或不战不是百姓们说的算。 自古以来,都靠上位者的一句话。 洛荷要离开,留不住,过段日子,她要回京,两个人距离就远了。 “祝神医配置的药丸我拿走,暂时可以控制。” 以后的情况难说,必须要瞒着所有人。包括洛祁,很可能不清楚他到底能活多久。 阳春三月的京都,草长莺飞,正沐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里。 慵懒一冬的百姓们走出家门,踏青,野游,登高望远,踏青,一切渐渐恢复生机。 不同于百姓们的悠然自得,官员们个个面色紧张,皇上一直没有上早朝,他们隐隐感觉到,大越的要变天了。 暗流涌动,官员们拉帮结伙,生怕自己被清洗,就连莫中臣,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上个月,万俟玉翎得知颍川的消息,万分忧心,当即准备动身,去接莫颜和双胞胎回京。 虽然京都目前有凶险,却比一个鼠疫肆虐的城池安全的多。 将近一年时间,刺杀如家常便饭,几日不来黑衣人,万俟玉翎竟然有些不习惯了。 这其中,不是没有凶险,而且差点致命,最后还是冯管事机灵,找到莫颜曾经送给万俟玉翎的小还丹,救了他一命。 “王爷,莫相来府上找您说话,老奴让他到前院书房先坐坐。” 冯管事不敢怠慢,弓着身子,十分恭敬。 王爷最近情绪很不稳定,王妃和小主子们在颍川,夫妻两地分离的时间太久。 冯管事怀疑自家主子憋了个内伤,从早到晚冷着脸,一身寒意,比原来中寒毒时更甚。 “知道了。” 万俟玉翎放好手上的画卷,迈着大步起身。 他一直被京都琐事绊住脚步,恨不得那个野种早些死了算了。 布局多年,眼瞅着到了关键时刻,他只能忍着,万万不能因冲动而功败垂成。 书房里,一排排书架上摆放着整齐的书卷,门边放着一盆富贵竹,连屏风都是金刚经,一室墨香。 莫中臣盯着书桌上麒麟镇纸瞧了瞧,这可是前朝的好东西啊!至少要值个千两银子。 书房中的摆设,到莫中臣眼里全部折换成现银,他抱着墙角那个花瓶不放手,用脸颊蹭了蹭。 这花瓶,简直比女子的皮肤还要嫩。 万俟玉翎大步进门,见到岳父大人一脸宠溺地抱着花瓶抚摸,这诡异的场景,让他囧了囧,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发声。 “王爷,您来了。” 虽然作为岳父,君臣有别,莫中臣摆不出那个款儿来。 他双手抱拳,二人分宾主落座。 “本王让莫相久等了。” 万俟玉翎点点头,心里盘算,既然岳父喜欢那个花瓶,就送出去,省得留在书房占地方。 莫中臣不自在地搓了搓手,见南平王有点局促,他轻轻地咳嗽两声。 也不知道谁那么缺德,前段日子,他跟着叶相到望仙居喝茶看歌舞,这件事就被捅到吕氏那。 吕氏身在北地,收到信后勃然大怒,回信只有三个字,简洁明了,“你等着”。 莫中臣暗道不好,只要夫人回京,必将经历一番暴风骤雨,他在想怎么能减少吕氏的怒火。 到底写上千字的检讨,还是准备几根荆条,做样子负荆请罪。 都活了半辈子的人了,在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