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开局无双_第三三一章:梁国灭,萧铣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三一章:梁国灭,萧铣降 (第2/3页)



    岑文本转头看了一眼李靖,还真是简单直接啊!

    但你这么直接,那我也就直接说了。

    “回殿下,我梁国愿降,条件有三。

    一,望唐国能留我梁国陛下之宗庙……”

    此话刚一出口,李元吉直接坐不住了:

    “我大唐继前隋之正统,尔等乱臣贼子,还妄想留宗庙?”

    如果是梁国的宗庙,这玩意儿确实留不得,从名义上来说萧铣就是乱臣贼子。

    留了梁国的宗庙,那岂不就是承认了反贼的正统?

    说个实话,这隋末乱世之中要论正统法统,还真就没有比大唐更伟光正的了。

    大唐是扶持了新帝,然后走老路子玩了一手禅位。

    如果王世充谋朝篡位造反之前,他那边还可以和大唐比一比,但是自从王世充造反建立郑国,他就不是正统了。

    简而言之就是说,大唐其实也好不了哪儿去,但凡事就怕对比啊,王世充玩的不够圆润。

    历史上没有传国玉玺,萧皇后和杨政道还被突厥拉着在定襄建了国。

    但是这一世大唐有传国玉玺,有萧皇后这个前朝皇后摇旗呐喊,再加上山东世家,那就是正统的不能再正统。

    像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这些人势力虽然大,但是在法统方面还真就跟大唐没法比。

    所以他们其实就是乱臣贼子,当然,主要还是看实力,没实力有法统有个屁用,但是这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

    但如果不是梁国宗庙,那就情况有点不同了。

    “你说的是你梁国宗庙,还是兰陵萧氏萧铣这一系的宗系?”

    岑文本听到这话,感受到周围武将们的眼神压迫少了一些顿时松了一口气:

    “回殿下,是后者。”

    自然是后者,前者萧铣还抱了一些期望,但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说下一个。”

    “回殿下,这第二点就是希望能够留下子嗣。”

    王运面色立马变得不渝了起来:

    “我大唐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只要他萧铣投了降,子嗣自然无虞。”

    这话谁信谁就是傻子,岑文本想要问一下谁能保证,但是没敢。

    只要答应就行,他回去之后就好交差。

    “这第三点,往殿下放拒天兵武将一条生路,另外不要烧杀抢掠。

    大江以南的百姓们,自从隋末乱世以来,横征暴敛,艰难过活。

    再加上群雄如虎相争,今日招兵,明日征兵,后日抢粮,能活到现在的都是刀箭下活下来的不容易之人。

    他们踮着脚伸长脖子期待着明主的到来,故而我们梁国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心归附。

    此等重担我们担当不起,希望能够放下此等重担,让我们能够轻松一二。

    此次若是放纵军队俘获掠夺,使士民失望,背离人心,恐怕从此以后,没人再愿意投降了!”

    王运心里思量,这萧铣还挺识趣的。

    知道自己现如今的处境,知道自己保不住其他的东西,所以宗庙、子嗣和名声。

    而且这话说的还挺不错的,简而言之就是我投降不是因为怕死,不是因为打不过,不是因为大势已去。

    而是因为江陵父老过得太过艰难,自己没有本事让他们吃饱饭,所以请明君来主持。

    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有理有据啊!

    王运刚要点头答应下来,李孝恭对着王运拱拱手,然后对着岑文本说道:

    “我们多少将士折损在他们的手里,此些将领罪责很深,怎么可以轻易的放过他们?

    末将请命,查抄他们的家产,贬奴他们的家人,以赏赐和抚恤将士们。”

    王运翻了个白眼,你跳出来在这儿找什么存在感?

    他刚要开口说话,但是旁边的李靖拱拱手抢先说道:

    “殿下此言差矣,怎可如此之做?

    王者之师,当以义字为先,应当使义声先传闻于各方。

    这些将领们尽忠职守,为他们的主公而战死,实为忠诚,怎可与叛逆者一般没收家财和家人?”

    王运撇撇嘴,这俩人就是在演戏,不过这个戏演得挺好,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对于招降各方有不小的效果。

    不过王运觉得并没有这个必要啊,我王运的旗号打出去,不降?你不降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