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三八章:高,实在是高 (第1/3页)
“探听清楚了?” “是。” “真探听清楚了?” “回辅伯,确实探听清楚了,唐一万大军已经从江夏出发,剩余兵马走陆路。 王雄诞两人的八千兵马潜藏位置也已经搞清楚了。” 辅公祏一拍巴掌:“好,那就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吧。” 辅公祏对于接下来的计划早就已经商量好了。 第一部自然是先拿下江都城,把杜伏威的人马控制起来,能够拉拢过来的拉拢,拉拢不过来的直接杀了。 第二步,就是出兵马,和滁州那边的兵马一起先灭掉王雄诞和大唐过来的兵马。 下三步他亲自坐镇江都这边,如今水量充足,控制住长江一岸,然后把杜伏威先拖住。 而另一边大军开始北上,和徐圆朗一起南北夹击,灭掉徐州的柴绍。 最后就是向西进发,一步步的拿下淮南河南地,然后兵马增多之后再一步步的向南边进发。 如果杜伏威能够幡然醒悟,不在投降大唐一起起事那就更好了。 听起来确实很美好,而与大唐这边一样,双方很有默契的把破局的地方放在了北边。 而南边的杜伏威十万大军,在双方的眼里却成了无关紧要的一个方面。 这是有原因的,在大唐这边看来,有着长江天险的阻拦,那么杜伏威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 而辅公祏有把握堵住杜伏威甚至战而胜之的原因,就是他掌握了粮草。 江南淮南等地的粮草主要有四个地方存放,一个自然就是江都,一个是滁州,一个是江宁。 这最后一个嘛,自然就是苏湖两州,也就是太湖周边的情况。 这四个地方两个在他的手里握着,一个江宁到时候快速拿下,只剩下一个苏湖十万大军撑不了多久。 没有粮草大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也并不是没有粮草,江南富饶众所周知,但是要从各地征粮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杜伏威身边就有他的人,保不准关键时刻就能够干出什么事情来。 虽然辅公祏不太明白为什么杜伏威知晓了他有可能反叛,为什么不动粮草。 调动兵马往南下走这正常,毕竟没有直接证据,需要试一试他,但是粮草问题可太关键了。 但是辅公祏是一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人,管他杜伏威有什么打算,我只要控制住这些地方就行。 而杜伏威并不是对粮草没有想法,相反他的想法很大,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就没有动弹。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不管扯啥,人都是要吃饭的。 而这个主要原因就是江南的各大世家全都给他隐秘来了信,大力担保粮草问题不用担心。 别说是十万大军,就是二十万、三十万大军,我们也有把握支持你的一年所需。 其实各地的诸侯王手里相比于世家的话,并没有太多的财富资产,重点是相比于世家。 这隋末乱世各地的诸侯王,其实就是各大世家推上来的代言人,就连李渊也是一样。 继承了隋朝遗产的同时他也是关陇世家的代言人,不然连年大战役,哪来的粮草和兵马?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李子通,他是个纯纯双标狗,一边拿世家的东西,一边抢世家的东西。 杜伏威能够摧枯拉朽的灭了他,让他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跑都没跑掉除了杜伏威自身猛,其实还有世家在里面cao作。 不过现在不同了,大唐现如今是大一统王朝,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南边的情况并没有发展的那么快,他们的情况依旧处于乱世的节奏之中。 简而言之,就是诸侯王并没有实力能够压下世家,让他们松一些口。 而杜伏威一心投降大唐,世家的因素在其中的影响并不小,毕竟众所周知,江东世家是唯王运马首是瞻。 天下一统了,如果他们不能和中枢挂上联系,那么日后在北方世家的打压之下绝对衰落。 小动作可以搞,但是大方向上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王运。 尤其是在这种大方向更加清晰的情况下,他们接下来只会更热情。 而王运是准备扶持南边世家的,原因很多,制衡,开发南边等等。 水道一开通,南边的巨大财富涌现,北边世家动不动心? 而动心他们就要南下,而南下南边的世家会怎么想? 王运就准备掌控水道和大军当一当棋手,看看他们狗咬狗。 而在狗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