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丑村(十六) (第1/1页)
但有一点,他还是十分明了的。 不论铃声送来的是什么,他都得收下,无法拒绝,甚至无法逃。 这就是平凡人物的悲哀之处。 有时候,他觉得能逃避是一种幸福。 还有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像是兽类,而像是一株植物。 不论天上是刮风下雨,甚至下冰雹,都只能挺着身子去承受,无法躲避,无法反抗。 还有的时候,会被那些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家伙们夺走赖以生存的阳光。 既然无论好恶,他都没有逃避的能力,就何必踌躇不前呢? 他想通了这一点,就大踏步向着前方走去。 这条笔直的街道很长,大概有至少得有五百米以上。 路边的店铺都被装饰上鬼怪元素。 或许,开发这条街的人把《桃花源记》当做是鬼故事来看。 好像有不少人真的把这段文章视为鬼故事,把故事里的桃花源当做是坟墓。 周周很难理解他们过于清奇的脑回路。 也许是方才那场雨使得不少人躲进路边的店铺里。 雨停了才没多久,这里就变得熙熙攘攘的,好像整个丑村的游客都跑过来了一样。 和大多数旅游景区一样,这里也有抓人眼球的街头表演。 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街头艺人偏爱鬼怪题材。 周周还没走出五十步,就看到两场表演。 其中一场是耍牙表演。 耍牙算是南方特有的表演项目,在北方实在难得一见。 他有点疑心,这里的投资商或者运营商是南方人。 那些化装成鬼怪在耍牙的街头艺人,虽然脸上浓墨重彩,但是从身形上看,应该是南方人。 倒不是说这些身材普遍矮小。 事实上南方街头也有不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并非如某些人固化认知中的全是小个子。 这些人看起来像南方人,是因为他们表演时表现出的气场。 周周作为观众,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自己表演的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北方人对南方地区传统神怪故事里的角色是毫无敬畏之心的。 另一
场表演也很具南方特色,是一队戴着大头娃娃面具跳舞的人。 说实话,周周欣赏不来这种面具。 他总觉得,这东西看起来太恐怖。 和恐怖谷的理论无关,这些面具通常很夸张,让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和人相去甚远。 也许,让人心生恐惧,正是这种面具被创造出来的初衷。 古早时代,神鬼不分家,能让人畏惧,又无力反抗的,就被人们崇拜为鬼神。 年代越是古老的鬼神造像就越是令人畏惧。 比如天竺地区那些多头多手,青面獠牙的神灵; 再比如世界岛西部那些兽头人身的古神; 再比如东方人首蛇神的神们。 他对大头娃娃面具的来历没有研究,只觉得这些面具颇有古神的风采,让人在大白天都不敢与之对视,生怕被那双喜怒不形于色的眼,引领进未知可怕的领域里。 特别是那一群戴着大头娃娃面具走街串巷的“鬼”,这些南方特有的“大头鬼”形像看起来确实很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