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且听风吟_第二十五章 祠前奉神可得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祠前奉神可得福 (第1/2页)

    王二是个祖祖辈辈都在田里长大的地道农人,因为他在他家排老二,父母就给他取了个名叫王二。

    王二已经是三十出头的人了,他的婆娘肚子争气,前年又给他生了胎大胖小子,这让王二悲喜交加,喜的是香火更旺了,悲的是家里待哺的口更多了。王二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有两个孩子已经可以稍微帮王二干些农活,但是要上交的口算越来越多,自己幸苦干一年得到的粮食至少得交一半,要是遇上灾年,那得交上更多。养家糊口的日子一年难过一年。

    王二毫无办法,日子过的再艰难也给过,他听说邻居们多向地主家赊钱借粮种,等到时丰收了,要向地主家交一半。王二也去赊了,因为家里已经凑不出余钱去买稻种了,哪怕地主的条件是这样苛刻,他只知道先过好眼前的日子,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然而,老天无情,上一年瘟疫大起,王二不幸染上寒疫,虽然硬撑着干活,但也没收上太多粮食,除下上交的税粮和地主的租金,又没有余粮了。好在今年县里发了公粮,勉强撑的过去,但更大的问题是王二的病越来越严重,莫说干农活,就是下地走走也气喘吁吁。

    王二心里那个急啊!心里叨叨:病呀!去岁都走了你咋还不走,再不走俺开春的农活咋办呐?

    听说乡里来了几个道人,靠着符水和念经就能治病,有好几个里人都这样被治好了,都说灵。王二也去找到那些道人,听经文、喝符水。

    听说要心诚,王二常常在心里念道:大贤良师啊、黄神君呐,请您等除了小人的病根吧,病除以后……我每年都给您烧碗粮食孝敬您等呐。

    可是,病不但没除,还更加重了。王二以为是自己被神君抛弃了,想到自己家那么多口人,要是自己突然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怎么办?那一刻,王二这个扛着生活重担十几年的糙汉子,哭了。

    也许天真的没有绝人之路。有一天,县里的几个官召集众人去亭门,亭旁的河道多了一个小祠亭,亭里供奉着一个泥人像。

    有个穿着随意、戴着斗笠的官儿告诉大伙,说那祠亭里供的泥人像是文种,说文种是一个海神,还说他们的药材都被海神的海水泡过,用他们的药泡着喝能得到海神的祈福,药到病除。

    那官儿告诉众人,不需要用上什么香火供奉,但要心诚,早晚需来这拜上一回。然后,就可以去领药材。不过药材不是自己选的,是到几个药师模样的人号脉问诊后才给你药材。

    大伙有些将信将疑,一时无人上前,

    反正药材不用钱,何况自己被上一个神君抛弃,也许这位海神会大发慈悲帮帮自己。抱着这个想法,王二第一个走去,问道:

    “海神真的会保佑俺吗?”

    那戴斗笠的官儿似乎很重视自己这第一人,和颜悦色地回答自己

    “这是自然,海神不会辜负自己的每位信众,心信海神的人自然也会得到海神的保佑。”

    自己与这官儿无冤无仇,想来他不会骗自己,王二这才放心上前。经过药师的号脉问诊,王二拿到了自己的药材,走前他朝着祠亭里的泥像拜了一回,重复了一段他敬太平道的话。

    似乎海神真的在保佑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王二感觉的到身体的变化,腿不软了、手有劲了,病快好了,又可以干农活了。王二不再怀疑海神,他兴奋地带上家人,跪拜在祠亭前,祈祷海神福泽全家。

    很多情况与王二相仿的乡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也蜂拥向那祠亭祭拜海神,取受海神祈福的药材。而那个小祠亭,本只有一尊泥像、两柱香,现在已经有很多泥童泥女、木器石桌。来拜海神的人也由原来的寥寥数人变成亭前若市,不少人本是信那太平道,现在改了信海神。

    ……

    当时决定建海神祠只是个尝试,可它的效果之好,便是始作俑者朱信也没有料到。

    朱信在拿到药材后,就在考虑怎样既能发药治民,又能让乡民不再去信奉太平道。思来想去,想起前世听闻国人向来以灵敬神,便心生一计。既然人们迷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