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 汇合 (第1/2页)
悠闲的日子来得快也去得快…… 乡勇队跟楚勇在襄阳一直修养了半月有余,这才在武昌总督府的催促和朝廷的命令下不得不拔营离开。 被总督府催促离开的是吴可跟乡勇队,眼下湖北局势虽然还算稳当,但四下也是困难不堪,正需要乡勇队这样的强军弹压。 而受朝廷调令要离开的则是江忠源和他手下楚军战士,他们这次可要赶赴江南大营出省作战。 由于江忠源表现实在抢眼,(襄阳之战他是援军老大)咸丰帝认为这厮有大才,于是便调他去向荣主持的江南大营襄赞军务。 同时朝廷的封赏也下来了,江忠源官升两级提为署理江苏巡抚,手下将官各有封赏皆大欢喜。 吴可直接从四品都司提拔为正三品参将领副将衔,赏顶戴花翎成为真正的高级将官,最起码在湖广官场那也是数得着的高级将领。 手下弟兄也没落下,除了普通战士获得大笔钱财赏赐外,像土狗,蚊子他们这样本就有官职在身的核心弟兄,基本上都官升一两级钱财封赏也不在少数,升官发财这两样好处都没落下。 吴可跟江忠源都是行事利落之辈,既然上头有招呼他们立刻拔营启程,反正休息这么些天手下弟兄早就从之前的大战中缓过神来了。 在襄阳知府衙门吃了一顿送行宴后,乡勇队跟楚勇两部人马立即拔营启程,直接坐船返回省府武昌。 随行人员中除了两部官兵外,还有新任湖北按察使的罗遵殿一家。话说老罗因力守襄阳不失得到朝廷提拔,顺便顶了江忠源之前的位置算得上迈入封疆之列,就是不知道此去武昌结局是好是坏了。 毕竟在襄阳罗遵殿虽说不上只手遮天,但怎么说也是官位最大的那一位。可是到了武昌头上多了好几位老大不说,武昌的局势也说不上多好,指不定啥时候太平军又杀了回来那处境就危险了。 不过看老罗那一脸高兴的摸样,显然升官的事儿还是很让他开心的…… “梦臣,愿不愿意到江南大营好好干一番事业?” 楼船平稳行驶于江面上,吹拂着迎面而来的不大江风,江忠源站在甲板上满脸郑重邀请道。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修养生息,此时的长江江面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往来船只逐渐增多不像太平军刚走时那般冷清。 “江南大营?” 吴可被江忠源突然的邀请搞糊涂了,下意识的反问了句。 “对,就是江南大营,也是围剿长毛乱匪的第一线!” 江忠源郑重点头,还以为吴可心动了呢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一丝喜色。 只有跟乡勇队配合过一段时间,才知道乡勇队的实力有多强大,尤其实在大兵团作战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邀请吴可跟乡勇队加入江南大营,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长毛乱匪可不是之前干翻的捻匪可比,无论战斗力还是数量都远远超出,想要以少胜多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关键是与长毛乱匪战斗,清军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人数劣势,不得不让江忠源引起极大警惕。 要是能邀请到乡勇队的话,两家再度配合不是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当然他也不是没私心,做为文职官员手头能掌握的兵马太少。吴可不同此时已高居副将之职,手下可领一协人马真要齐装满员的话人数可不少。 “江南大营啊!” 吴可忍不住感叹出声,心情一时复杂之极。 公元1853年年3月24日,钦差大臣湖北提督向荣率军一路尾随太平军,从武昌自安庆抵芜湖即舍舟登岸,由陆路绕道秣陵关,于31日到金陵城东沙子冈,旋于钟山南麓孝陵卫一带,建立起清军江南大营。 尼玛江南大营就在金陵城外啊…… 前世他隐约听说过,江南大营好象被太平军捣毁过不止一次,他要是不知死活的参合进去,那真是嫌自家命长了。 “怎么样梦臣,咱兄弟再次联手,就不信干不出一番事业来!” 见吴可脸带‘犹豫’,江忠源趁热打铁道。 “这事太过突然,可否容我回去多想想?” 吴可自然不会答应这样的糊涂事儿,但他也没直接回绝而是玩起了拖字决。 “好好好,不急不急,反正时间还有不少,梦臣老弟好好想想……” 江忠源脸上露出开心微笑,拍了拍吴可肩头很是亲热,而后挥了挥手转身哼着小调离去,显然心情十分不错。 嘿,可能要让抚台大人失望了! 吴可在心中暗道一声,而后摇了摇头返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