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三倒数 (第2/2页)
自言自语,假如有人时刻陪伴在他身边,肯定会对此人的精神问题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怀疑。 “最近的那一次,应该会在3年之后的徐州之战吧。”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既定规划,勍除了等待那个时间结点的到来,现在能做的也只是作为曹cao的手下尽忠职守。 “进离啊…………” 曹cao的突然到访令勍吃了一惊,他慌忙起身恭候曹cao的大驾光临。 “主公,这么晚了,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通知吗?” “是啊,我看时机也成熟了,特来通告你一声出征的命令。” “出征?” “进离,要掌握天下大势,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说来听听。” “将才。” “呵呵,将才必不可少,但是即便拥有再多的将才,少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也只会让我们寸步难行。” “是…………领地吗?” “没错!!天子之所以成为天子,不仅依靠的是麾下的众多能臣,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整个天下每一寸土地的所有权。” “是的主公。” 今夜的贯中异常激动地又一次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理论。 “除了将才,还需要属于自己的地盘吗?” 刘备小声地应和并不是表示他对这个事实一无所知,假如不是自己目前拥有的将才数量不够充足,攻城拔寨早已在他的计划蓝图之内。 “如今我所拥有的将才足以完成我的计划。只要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曹cao得意的表情之中,洋溢出了一股自信的霸气。 “主公,虽然现在问这个问题为时尚早。如果将来主公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之中,最大的阻碍会是哪一方势力?” “哪一方势力?” “我看18路诸侯之中,唯有曹cao将来对主公造成的威胁最大。” “确实……那是一个不容小视的人物。” 刘备深深地叹了口气,但假想中的敌人还不至于给他这么大的压力。他的思绪,仍然停留在贯中刚才所说的领地的问题上。 “主公认为赵云怎么样?” “恩?” 这个毫无预兆的话题转换令刘备一时半会答不上话来,他微微的闭上了眼睛,将那一具处于压力之下的身躯从刚才的问题之中慢慢地抽离出来。 刘备没有继续作答,这种无形的沉默将这个问题应该延续的道路切断了,贯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根据刘备的性格,他对挖墙脚之事的态度除了不屑一顾之外,就不再包含其他迫于情势所逼的随机应变了。 “那么贯中,你认为现在的我有能力争取到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吗?” 贯中虽然在平时对主公以刘备相称,刘备却始终以平级对待自己,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有那么一点不适应,不久之后,贯中就用刘备以德服人的待臣之道诠释了刘备的这种行为。 “没有。” 这也是贯中之于刘备的态度,敢于在九成以上的场合之下大胆说出内心真实想法的原因所在。 “但是……” 刘备只是静静地倾听着贯中的话语,仿佛已经猜到了这个故事还会有精彩的后续发展。 “再过三年时间……” “再过三年时间,主公的霸业之路就将大踏步迈进。” 曹cao对于勍的预测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自己的人生计划中,曹cao对于数字这个因素异常敏感。 “为什么不是两年呢?进离。” “这…………” “哈哈,今日时候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曹cao用右手拍了拍勍的肩膀,在刚才那句寻常的道别语之后附加了这么一句: “或许一年的时间,对我曹cao就足够了。” 勍在原地站立着默不作声,即便是简单的点头示意,他都觉得多此一举。 ——三年之后,我们会在徐州再见吧。 勍对于这个时代今后的走向,第一次跳出了《三国演义》早已布置妥当的历史进程的定势思维。 公元191年的某一天。 “兄长去世,兄长去世……” 这是那一天,公孙瓒第10次念叨着这样的话语。 半个时辰前,赵云递交了一纸书信,因为家乡的兄长去世,他请求回乡告别自己的亲人。 公孙瓒虽然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对于自己重要棋子的暂别,他也很担心袁绍此时的突然袭击。 唯一看出赵云回乡真正目的的只有刘备,他在城门口送别了赵云。如果这个时候有旁人认为这两人是主从的关系,绝对和误解没有任何瓜葛。 “那么,子龙在此别过。” “一路保重。” 赵云骑上白马,往远端凝视了短短3秒,转身策马离去。 ——那个人,最后还是没和我道别啊。 城门左侧,贯中背后的城墙阻挡了赵云最后想一睹自己身影的希望。 ——还会再见面的。 贯中倚靠着城墙,在自己的心之海洋扔下了又一个漂流瓶,在这其中装载的纸片,又写上了与英雄豪杰再度相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